近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家长向四川日报全媒体“问政四川”平台反映:知名机器人编程教育机构——“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关门“跑路”,以致于家长们几千上万元不等的课时费退费无门。就在关闭前,直到今年4月,还有不少家长刚刚缴纳了几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课时费,初步统计涉案金额已经超过千万元。(相关阅读:四川“贝尔机器人编程中心”疑跑路,家长退费无门!律师支招→)
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费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商家首选。然而,随着预付费模式的发展,预付费行业“跑路”事件逐渐增多,“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去年11月,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美联英语全国多个分校突然关门,学员索要学费的时候老师大吐苦水:我们工资也没发;北京的王女士近日在购买游泳培训课程后,遭遇了健身房跑路;青岛莱西市的陈女士购买了商场内游乐园的充值卡,几个月后发现游乐园“消失了”……
除了线下培训和消费,一些线上培训消费纠纷也开始出现。近日,多位网友投诉培训机构“学慧网”,不仅平台、App无法登录,退费也联系不到人,涉及金额从3000元至12000元不等。不少网友深有同感,称自己也踩过预付式消费的坑。
早在2012年11月,我国就开始施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2022年印发的《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也指出,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虽然已有监管,但不少商家为了自身利益,仍然以“优惠”“打折”等,引导消费者“主动”绕过监管超额预付费。不少培训机构推出所谓的大课包,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导致本来想“买大课包拉低每节课单价”的家长们,频频遭遇机构跑路。
近年来,消费者普遍呼吁加强对预付式消费乱象的治理,有部分地方也开始试行预付费资金监管平台,引导商家自愿把预付费产品接入平台,由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对资金进行监管。有媒体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完成修改升级,顺应当前的预付式消费治理需求,建立预付费资金监管机制以及配套的预警机制。
“退费难”现象频出,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北京市消协提醒消费者:
1、谨慎选择预付卡消费。购买前,要确认自己是否需要此类服务,理性消费;
2、办理预付卡时,尽量选择信誉好的企业,要签订合同,索要发票;
3、尽量降低预付额度,缩短使用周期,一旦发现权益受损,及时依法理性维权。
还有法官建议:如果退费金额较少,建议尽量与商家协商解决,并注意留存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等证据信息。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可以第一时间向消费者协会求助解决。
川观新闻综合 北京商报、工人日报、中国消费者报等
你踩过预付式消费的坑吗?
有没有在维权过程中遭遇过“退费难”?
欢迎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