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成都中电熊猫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都由机器人手臂操作
3月5日,成都中电熊猫产品体验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精触控”设备
无数机械手臂有序忙碌,玻璃基板在不同机台之间运转、衔接,速度飞快,薄如蝉翼的液晶面板一张张下线……
这里是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熊猫)第二工厂。2月11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就是在这里勉励中电熊猫以及所有“成都造”,抢抓机遇,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16个月的“成都速度”
2016年9月28日
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2017年9月28日
首台核心工艺设备曝光机顺利搬入。
2017年12月28日
完成点灯试做产品投片。
2018年1月28日
项目产品成功下线点亮。
2月15日
第二款产品58英寸液晶面板成功被点亮。
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给了中电熊猫力量。4天后,除夕,在总书记视察过的这间厂房里,公司第二款产品58英寸液晶面板成功被点亮。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指挥部综合管理组副组长马群说,“这是我们向总书记交出的一份新答卷。”
在这里,项目开工到下线点亮仅用时16个月,创造了全球同类型液晶面板项目建设最快的“成都速度”“世界速度”。
看得专业、问得专业
总书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中电熊猫南大门对面,有一排醒目的标识,白底红字写着“真抓实干”。2月11日傍晚,惠风和畅,总书记一行就是从这里抵达公司。
马群介绍,总书记一行首先来到企业产品体验中心,详细了解中国电子集团的产业布局、战略定位及四川省、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等情况。随后,他们一行深入到位于第三楼的公司第二厂房参观通道进行参观考察。
在信息安全网络展示平台和参观通道,总书记看得“专业”,提问也很“专业”。在信息网络安全展台,总书记饶有兴趣地拿起中国电子自主可控的飞腾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光盘,询问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
“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总书记关切地询问。
公司董事长孙学军自信地回答:项目拥有三大核心技术,首次导入五道光罩新型金属氧化物制造工艺,相较传统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上都更具优势,是中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技术、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总书记再问,生产流水线上的智能化水平究竟如何?项目这么大,国产化率是多少?相比以前硬件和软件的国产化水平有没有很大的提升?
孙学军回答:企业有15到20套智能制造系统,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项目硬件将近30%实现国产化。检测系统的软件和智能系统的软件都用的国产系统。
总书记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孙学军说,他的底气源于一个平均年龄仅26.8岁的年轻团队。从项目开工到下线点亮仅用时16个月,创造了全球同类型液晶面板项目建设最快的“世界速度”。
4天交出新答卷
“总书记的勉励让人充满干劲”
“我们一定不忘总书记的勉励,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项目早日达产贡献自己的力量。”马群说,当他在朋友圈发布了总书记视察工厂的图片后,收获了很多同行及上下游企业的点赞,“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这里来,受到勉励的是整个电子信息产业。”
就在4天后,公司向总书记再交新答卷。大年三十,生产线传来捷报,公司第二款产品58英寸液晶面板成功点亮,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从投入玻璃基板到点亮屏幕的全流程。这中间,玻璃基板要在流水线上完成200多道工艺,跑完15公里的“长跑”。
“春节期间,我们生产线700余人全部在岗,24小时不间断生产。”马群说,总书记的勉励给人力量,也让人感受到重任在肩,“今年春节期间,公司重要岗位员工主动放弃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奋战一线,为公司生产目标的达成而努力。技术干部也全部留守生产线,配合公司主持生产工作。”
“成都速度”叠加“成都质量”
“从建设到点亮仅用16个月”
在点亮58英寸液晶面板的18天前,1月28日,项目第一款产品正式点亮,这也标志着,这个总投资280亿元的项目正式建成。从打桩建设到建成投入试运营仅用时16个月,创造了液晶面板项目建设的“成都速度”“世界速度”。再往前,一年多前,公司所在地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如今现代化的厂房林立,总建筑面积达87万平方米。
而中电熊猫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成都速度”,还有处处领先的“成都质量”。
四层高的厂房处处“高端”,车间均为无尘车间,厂房设计由下至上分别为动力区、生产区、动力区、生产区。
在三楼的前端车间,一块玻璃板进入生产流水线,经过200多道工艺,变成一块高清液晶面板。整个过程都是机器人手臂操作,电脑程序自动操控。4K高清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后端车间,也是半成品出口处,后期智能检测、人工检测等就分布在这个厂房。车间内安装着智能制造整合系统,主电脑将适时显示设备生产和运行状态。
马群介绍,如今项目一期工艺设备安装调试基本结束,处于品质和可靠性验证阶段及整个智能工厂磨合状态。公司正在努力争取将第一款产品50英寸液晶面板产品的量产节点由5月份提前至4月上旬,4月下旬第二款58英寸4K高清面板将量产。
目前,公司主要生产4K高清液晶面板,一年能生产近千万枚大尺寸液晶面板,主要供应创维、长虹、熊猫等客户。
超前的是,无论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还是技术投入,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都进行了提前布局,首次导入五道光罩新型金属氧化物制造工艺,相较传统的六道光罩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上都更具优势,是中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技术、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产线。
一块屏幕带动一个产业
“好多兄弟单位也来了成都”
如今,树立着“真抓实干”标牌的地块还是一块空地,对马群来说,却有无尽的想象——这里将是公司众多配套项目的基地,建成后,将减少物流、科研成本。
“今年初,就有6家配套企业集中开工,主要是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的上游企业,将在偏光片、液晶膜片、新型导热材料等方面为项目提供就地配套。”马群介绍,液晶面板产业具有上下游产业链长的特点,极为重视原材料的国产化、本地化,聚集配套企业发展,实现液晶显示产业链关键原材料和组件的就地配套,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还可以实现联合开发,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提升液晶产品整体竞争优势,“我们好多兄弟单位也来了成都。”
中电熊猫是近年来成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化项目之一,目前已成功吸聚南京熊猫PCBA、南京冠石科技、江友光电等一批关键配套项目入驻。站在中电熊猫厂房广场向南望去,就能看到这些项目的施工工地。
“一块屏幕带动一个产业。”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子成都8.6代液晶面板新型绿色智慧工厂全面达产,将带动成都地区新型显示及其周边配套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实现上下游产业产值500亿元以上,不断提升成都乃至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观察
成都新型显示打破国际垄断
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圈
市经信委介绍,目前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空间布局是如“十字型”的2个轴:一是以长江为横轴,连接成都、重庆、武汉和合肥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二是以京广线为纵轴,连接北京、武汉和广东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目前,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在全国空间布局上属于西部重要一极。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特色明显,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提高了“成都造”竞争力和影响力。京东方第6代AMOLED生产线是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正式量产的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打破了韩国三星对AMOLED显示产品技术和产能的垄断局面。中光电成功实现0.1mmTFT-LCD玻璃下线和4.5代0.2mmTFT-LCD玻璃基板产线贯通,处在全球基板玻璃技术创新前沿,提升成都乃至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的话语权。今年1月28日,总投资280亿元的成都中电熊猫G8.6液晶面板项目正式启动,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化建设和运营的金属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线。
围绕“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思路,经过近几年的稳步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呈现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聚集了京东方、深天马、中电熊猫等一批新型显示领军企业,形成了玻璃基板、背光模组等上游产业,显示屏、触控屏等中游产业,电视、手机、车载显示等下游产业的全产业链生态圈,逐步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新型显示产业被誉为全球第三大制造业,具有投资大、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成都市新型显示占全国15%以上,在京东方、中电熊猫等重点项目带动下,预计到2022年,全市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同时拉动下游智能终端产业过万亿元,实现几何级数增长态势。
记者手记
成都速度背后
离不开成都服务
在采访过程中,马群几次提到,公司创造“成都速度”,离不开公司多年的技术实力,更离不开省、市、区各级部门的强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一开始,项目便创建“省项目协调小组-市推进领导小组-区建设领导小组-园区推进工作组”四级联动机制,协调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这样不难理解,为何这几年,“成都速度”不断刷屏,“成都造”大国重器不断涌现。企业发展与政务环境总是息息相关,成都从服务和政策入手,推动成都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所言,在项目推进中,只争朝夕,实现高速度;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核心技术是竞争力,力求高质量,塑造“成都品牌”。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摄影记者 陶轲 张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