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习主席今天首访尼泊尔

2019-10-12 21:20:29来源:新华社编辑:刘波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但尼泊尔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尼泊尔媒体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

  10月11日,尼泊尔3份报纸头版刊登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题为《将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推向新高度》。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12日,习近平将抵达加德满都,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首次访问这个友好邻邦,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23年再访这个“高山之国”。访前恰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尼泊尔欢度本国最盛大节日“德赛节”,为这次访问更添热烈气氛。

  尼首都加德满都主要道路上已挂起“热烈欢迎我们尊贵的中国客人”“巍巍珠峰高耸,中尼友谊长存”等欢迎标语。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这位阿尼哥,不只是传说

  “不陌生”来自中尼山水相连、世代友好的缘分。

  山多、古迹多、节日多是尼泊尔为人津津乐道的三个特色。“德赛节”是尼泊尔的最大节日。与中国人过春节习俗相似,尼泊尔人也要在节日期间家庭团聚、走亲访友。额头的红色“提卡”是来自长辈的祝福。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专门提到为中尼交往作出贡献的多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古有中国高僧法显、尼泊尔高僧佛驮跋陀罗互访对方国家,玄奘到访释迦牟尼诞生地兰毗尼;今有中国在兰毗尼建设的中华寺成为两国宗教文化交流的标志。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的古道边关,如今成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焕发生机的国际性公路口岸。元代来华的尼泊尔著名工艺家阿尼哥,更成为中尼友好的“代名词”。

  阿尼哥雕像坐落在他的故乡帕坦市。设计者参考了北京妙应寺内的阿尼哥青铜雕像。新华社记者 张文 摄

  在中国生活40多年间,阿尼哥主持修建了北京妙应寺白塔等宏伟建筑,是能工巧匠们也“莫不愧服”的大师。他在尼泊尔也家喻户晓——这里有中国援建的阿尼哥公路,也有活跃的尼中友好组织阿尼哥协会,“阿尼哥”还是众多尼泊尔机构、商标申请注册的热门名字。

  让加德满都的风铃,再响起来

  “不陌生”来自两国守望相助的兄弟之情。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尼泊尔政府和人民踊跃捐款捐物。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倾力相助灾后重建,是尼泊尔人心中的“真朋友”。

  尼泊尔文物古迹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堪称“寺庙之城”、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加德满都首当其冲。新华社记者 祁星 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是中国政府援助尼泊尔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文物修护专家、掌握传统木雕工艺的尼泊尔木工、留存数字化档案的浙江大学团队,正携手“复活”历史。

  中国“文物医生”周建国说,以中国经验“治疗”九层神庙也是在助力尼泊尔历史文化传承。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檐下时不时传来的悦耳风铃声,与尼泊尔工匠手下的“叮当”声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工匠萨库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两年多来,来自中国的文物修护团队已给这里带来巨大变化,他喜欢这些中国朋友。

  拥有166年历史的杜巴中学同样在地震中受重创。在中方援建下,新教学楼已在原址上拔地而起。新华社记者 孙浩 摄

  “感谢中国团队夜以继日辛苦工作,不仅将建筑外观恢复原貌,还对内部进行现代化升级。”中国援建项目杜巴中学的校长赫姆·钱德拉·马哈托说,中国是重要邻邦,中尼人文交往需求不断提升,校方还计划开设中文兴趣课。“我们衷心欢迎习主席来访,祈盼中尼友谊天长地久。”

  尼泊尔人这个目标,咱中国人特别懂!

  “不陌生”来自梦想相通、命运相连。

  俯瞰加德满都山谷。新华社记者 蒋国鹏 摄

  尼泊尔总理奥利11日在接受新华社等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的历史性访问将把尼中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尼泊尔文版由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负责翻译,在这里很受重视和欢迎。中心主席马丹·雷格米告诉记者,“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愿景与中国正在追求的奋斗目标是相通的,他期待习主席来访能推动两国扩大经验交流、深化互利合作。

  喜马拉雅山成为连接中尼两国的牢固纽带。尼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双方正在建设和升级包括公路、口岸、机场、电站等在内的基础设施,一个跨越喜马拉雅的联通网络初现雏形,不仅便利两国,也将造福地区。新华社记者 赖向东 摄

  “我们尼泊尔人对习主席的来访期待已久,”尼泊尔知名学者尤巴拉杰·桑格鲁拉说,“希望习主席这次来访能开启尼中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尤巴拉杰告诉记者,他拜读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4遍,深感中国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经验对尼泊尔当今发展非常有借鉴意义。他向不少当地官员推荐了这本书,建议他们读两遍以上。他还在个人著作中高度评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新华社记者 毛鹏飞 摄

  距帕坦市阿尼哥雕像10多分钟车程,试验田中又一季杂交水稻快要收获了。尼泊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粮食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袁隆平团队的中国杂交水稻带给当地人巨大惊喜。

  “我们太喜欢中国水稻了,产量涨了,收入上去了。”当地农民日万·什雷斯塔说。

  尼泊尔农业研究理事会专家阿南德·高塔姆说,自己十多年来多次见过“毫无疑问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中国技术也造福尼泊尔农民,期待两国农业合作继续拓展。

  习主席对尼泊尔的历史性访问在即,中尼两国明年又将迎来建交65周年,两国友谊的新高度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监制:闫珺岩

  文字记者:孙浩周盛平南辰孟娜毛鹏飞刘天耿学鹏白旭

  视频记者:祁星肖正强武思宇张文冯启迪林宁蒋超周盛平塔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