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开放,让迢迢边关拥有稳稳幸福——来自内陆沿边开放小城的故事

2019-11-20 09:05:24来源:新华网编辑:覃贻花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切开放事)开放,让迢迢边关拥有稳稳幸福——来自内陆沿边开放小城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题:开放,让迢迢边关拥有稳稳幸福——来自内陆沿边开放小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建 关俏俏 朱丽莉 何伟

“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近年来,我国内陆沿边地区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跨越性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我国一些内陆沿边开放地区走访发现,党中央的政策和总书记的关切正在让一个个“末梢”边陲成为内陆开放“桥头堡”,呈现一派经济良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盎然生机。

“易货”变“自贸” “天堑”变通途

76岁的邱祥林生活在边城——黑龙江省黑河市,平时总喜欢带上相机到黑龙江边走走。不久前,在即将通车的中俄首座公路大桥前,他按下快门。这座大桥将把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连接起来。

这位从当地报社退休的老人,用10多万底照片,记录下了中俄边境开放合作的历史进程。

邱祥林的书房里有两面铁柜,里面一条条底片被纸袋装好,按照拍摄时间被分装到不同的木匣子里,几个匣子并排放在一层,从地面一直堆过头顶。邱祥林从众多珍贵的黑白底片中,抽出几张给记者看。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生活在一江两岸的两国百姓,隔江相望几十年不能往来。1984年10月1日,苏中友好代表团破冰访问黑河,受到中国方面的热烈欢迎。”

1987年,黑河通过易货贸易打开了我国向北开放的“大门”,两国边贸逐渐兴盛起来。“当时,黑河对苏联的民间贸易全国最火!”邱祥林指着自己拍摄的一张照片说,在黑河俄罗斯商品一条街上,随处可见手拿运动服与苏联人交换呢子大衣的情景。

上世纪80年代末,邱祥林的老伴姚庭珍辞掉商店营业员的工作,也加入“倒爷”的队伍中。按当时的规定,身上穿的衣服可以不交税,姚庭珍里里外外穿着20多套运动服去俄罗斯……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饭店门前,姚庭珍用运动服换呢子大衣,换一件,从身上脱下一件运动服。当时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人员,只要黑龙江不封冻,乘船就能在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实现当日往返。

随着两国合作不断扩大,邱祥林的镜头从民间易货贸易转向中俄油气、电力、矿产、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内容越来越丰富。明年就要开通的雄伟壮观的中俄跨黑龙江公路大桥,其不同时段的进展,从早到晚的“身姿”,被邱祥林一一摄入。

今年8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获批复。目前,中国这一最北自贸区片区内新入住登记130多家企业,标志性项目中俄月星跨境物流枢纽已开建。

“黑河市对俄合作进入‘自贸区时代’,沿边开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我要用镜头记录更多精彩瞬间。”邱祥林兴奋地说。

铺展新“丝路” 口岸“千帆”过

在“百年口岸”霍尔果斯,于成忠被哈萨克斯坦媒体称为“中国水果大王”。

31年前,19岁的于成忠从河南周口来到新疆闯荡,蹬三轮车、走街串巷卖果蔬。1997年,在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他发现了中亚国家喜食中国果蔬的商机,从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把2800箱橘子拉到了霍尔果斯。

当时由于保存条件及路况差,一部分橘子烂掉,于成忠赔了不少。但他仍相信这里巨大的商机。于成忠开始在当地筹建保鲜库、打造蔬菜基地、建设温室大棚。2006年,于成忠拥有了固定客户群体。

2010年,于成忠成立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源源不断销往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等地。2012年,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运营,霍尔果斯迎来“变身升级”。

2018年,双西公路(欧洲西部-中国西部)中哈段通车,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车程缩短约2小时。今年又开通霍尔果斯—努尔饶尔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于成忠的边贸生意迎来一个个利好。

在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货场,记者看到,往来的哈萨克斯坦司机将“绿色通道”标识贴在冷链车上,通关后驶往300公里外的阿拉木图市场。于成忠说,公司去年出口果蔬超过6万吨,贸易额9000万美元。

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霍尔果斯区域出口苹果、鲜桃等果蔬9.06万吨,占新疆口岸果蔬出口量的60.97%。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许新明说,随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及配套区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带一路”好 跨境上班来

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64岁的京族村民苏春发乐呵呵地忙碌着。平日里,他和家人收购海产品,搞旅游服务;同时,教人弹奏独弦琴,邀请越南歌手来对歌。

“过去我们都很穷困,吃上‘开放饭’后才逐渐富裕起来。”苏春发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他和许多村民一样,挑着海产品翻山越岭去换粮,有时1斤鱼只能换2斤木薯。

上世纪90年代起,苏春发和其他村民凭借毗邻越南的优势,加上和边民语言相通的便利,较早参与到边境贸易中来,将啤酒、瓷砖、家用电器等卖给越南民众,同时从那边进口煤炭、海产品等货物。

靠边贸富裕起来的苏春发建起了3层小洋楼,而今,拿出大量时间教授独弦琴,并培养了一批传承人,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使者。

两年前,中国与越南在东兴试点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越南工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入中国边境地区指定区域工作。

在与越南芒街仅一河之隔的东兴市,有一条有名的“越南街”。记者在“越南街”的一家特产店看到,23岁的越南姑娘团小嫦正用流利的中文接待着一批批中国顾客。她的店里,满是咖啡、榴莲饼、酸奶等来自越南的特色商品。

团小嫦从越南家里经过口岸到店铺只需20分钟,从2018年4月起,她上午跨过北仑河大桥到中国东兴工作,晚上下班再回到越南的家中。这是上万名中越边境“跨国上班族”每日的生活轨迹。

“每天过关最快只要6秒钟,便利的互联互通让来往很方便。”团小嫦说,虽然上下班需经过两国边检关口,但感觉和在越南上班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越南务工者进入东兴务工,做生意,实实在在享受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