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特殊“财富观”

2021-06-10 12:14:51来源:新华网编辑:覃贻花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这是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湖考察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态是资源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一特殊的“财富观”对于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本身就是价值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幕令人难忘——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孔庆菊代表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说。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在内蒙古代表团,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林业工人从“砍树人”变为“看树人”,林区得到休养生息的情况。2018年他所在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有了“生态是资源和财富”的“财富观”,才能够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着眼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而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

“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看山看水看生态都是一项重要安排——

2月,在贵州乌江河畔,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3月,在福建,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调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了解福州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情况等,生态省的生态建设成为考察的重要内容。

4月,在广西桂林,提出“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5月,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每月一次地方考察,每次必谈生态文明建设。从这个频次和力度,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动“三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落地的重视程度。

只有秉持这样的“财富观”,才能自觉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整治生态破坏问题——抓落实、抓反馈

此次赴青海考察,总书记再次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曾经,过度无序开发,给祁连山留下了深重创伤。

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整改。2017年7月,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百人被问责。

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效如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2019年8月,考察甘肃期间,总书记深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修复保护情况。今年参加全国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又向人大代表了解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煤矿综合整治情况。

对祁连山如此,对秦岭违建别墅、对汾河治理、对长江大保护亦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并且亲自赴实地验收检查,释放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松劲的强烈信号。一些地方切不要再存有侥幸心理和观望态度了。

从“突出”到“首位”再到“保育”

“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连山,这一次专门来看看青海湖。”习近平总书记说。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一个“专门”,彰显出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在总书记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上一次到青海考察是2016年8月。当时,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在参加今年全国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体现了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

从“突出”到“首位”,5年时间,一词之变,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这一次,青海湖畔,总书记再一次叮嘱:“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保育”一词用得不同寻常——

生态,就像我们的孩子,更是我们的未来。

主笔:高敬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邹伟、董峻、王绚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