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与追梦人的温暖瞬间丨“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2022-11-30 10:25:15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编辑:覃贻花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居民李水拉起家常。谈起这些年小区的变化,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过去是脏乱差,现在既安全又整洁,住在这里,感到幸福、知足、高兴。”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发展,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22年8月17日下午,习近平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同居民李水一家拉家常。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新征程上,中国梦正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就业梦”“上学梦”“住房梦”“宜居梦”“医保梦”……触手可及。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

农民工范勇在河南老家珍藏着一个书包。女儿范婧婧常常把它拿出来看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柜子里。“舍不得用,那是习爷爷送给她的。”范勇说。

2013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

在钢筋工范勇工地上的临时小家里,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工作稳定吗?”“收入怎么样?”“家里生活条件怎么样?”

看到范勇时年6岁的女儿,习近平总书记送给她一个粉色的书包,还俯下身子,掬着她的脸颊,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

书包虽小,承载的却是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惦记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的真挚感情。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圆了就业梦,就是端稳了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饭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的重要性,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释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就业梦”有了明确指引。

兜里有票子,摘掉“穷帽子”。收入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重要民生话题;圆鼓鼓的“钱袋子”,是老百姓圆梦美好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宁夏闽宁镇的蔬菜种植棚,习近平总书记听村民何利霞讲述收入来源;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总书记与村民吕有金算收入账;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关心十八洞村的人均收入……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

一笔笔收入账,见证大变迁。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村民们谈起身边变化,都说“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吃穿住行都不愁,生病也有医保,这还不该笑”。

“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

千根针、万条线,一桩桩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当代共产党人用扎扎实实的成绩书写最生动、最真实的中国故事。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和大学生村官冼润霞进行了交流。

冼润霞动情地说,我回到农村,是有个梦想——为村里孩子上学修条路。她建议给大学生村官更多关怀,不要让大家为梦想回到农村又为生计离开。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关心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包括婚恋问题,给他们创造条件扎根基层、实现梦想。

在大学生村官任上,冼润霞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修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实现了自己的一个个“小梦想”,为村民办成了一件件“大事情”。

2014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越来越多像冼润霞一样的年轻人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圆梦乡村振兴。

梦想,可大可小。可以是一条求学村路,可以是一户敞亮住房,也可以是一片蓝天碧水。

实现居者有其屋,让亿万人民圆上安居梦,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要让大家居住更舒适、生活更美好,解决好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大家住在胡同里也能过上现代生活”“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近年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期间,“冬奥蓝”“北京蓝”得到国内外一致赞誉,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衣食无忧”到“高品质生活”。一条路,一间房,一片天,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直抵民心的温度、托底民生的力度,标注为民情怀的深度、人民至上的高度。

“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福利院看望孩子们。“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宿舍鼓励聋哑女孩王雅妮(左)和放假“回家”的大学生闫志净好好学习、学业有成。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爷爷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并不是特别的人,都是他疼爱的孩子,都应该为梦想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让聋哑女孩王雅妮坚定了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如今,她成功圆梦,成为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美容课老师。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亿万人民鲜活的梦想,充盈着中国梦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做出了明确部署,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新时代新征程上,梦想的光芒,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策 划:温红彦、杜尚泽、姜 赟

统 筹:李 翔、余荣华、冯慧文

文 字:辛本健、马 原

视 频:刘 杰、石 磊

视 觉:王宇峰

校 对:吴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