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观澜丨瓣瓣同心 再谱新篇

2023-05-13 08:31:14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金婵娟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花”为喻,形象地阐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从中国地图上看,京津冀地处雄鸡版图的咽喉位置、环渤海心脏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山同脉、水同源,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京津冀逐步成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

但在地区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成为现实的矛盾。一方面,京津两极过于“肥胖”,特别是人口过多、交通拥堵,一度成为困扰北京的“大城市病”。另一方面,“虹吸效应”导致河北的中小城市过于“瘦弱”,面临“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尴尬局面。

在对三地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他强调,“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来思考发展路径,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


△位于渤海湾穹顶处的沧州黄骅港。(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此后,总书记多次到京津冀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相关会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引方向。从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到印发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到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核”辐射 “两翼”齐飞

9年多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不断化为施工图。“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逐渐显现。


△雄安站。(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从空间布局看,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未来之城加速崛起。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

随着跨区域重大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串联起“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北京针对“大城市病”对症下药,“瘦身健体”效果显现;天津、河北做好产业承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11月正式挂牌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到2022年注册企业已突破4000家,其中北京来津企业850家,数量稳步提升。


△雄安郊野公园。(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空间初步形成,蓝天下的京津冀越来越美。2022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降低60%以上。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均动态达到国家“十四五”目标要求,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

内外发力、加减并用,“一盘棋”观念让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2022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如今,京津冀协同之“花”正绚丽绽放。

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巨大,统筹区域发展始终是一个重大问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并就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作出新部署,联通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不断拓宽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放眼神州大地,从京津冀、长三角到珠三角,从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随着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极逐步成型,“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的协调之花次第绽放,绘就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刘会民

播讲丨智鹏

音频制作丨李晓东

视觉丨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