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总书记河北之行,透视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2023-05-16 08:10:37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编辑:顾强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石家庄,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芯片生产流程,步入展厅察看医药产品展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聚焦一个主题: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一个关切: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上个月在广东考察,总书记指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这次又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反复强调、高度重视,体现的正是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是对目标和路径的清醒认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进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一层展厅展板上的31个大字引人注目。

这“四个面向”,正是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明确要求。2020年9月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扩展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置身民族复兴的新的征程,擘画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战略部署,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四个面向”。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粮食”,既是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技术,也是必须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总书记对此格外关注。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仔细察看芯片产业创新成果展示,“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这次来到石家庄,听到中国电科工作人员介绍产品研发、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刻不容缓”的紧迫感、“问题导向”的方法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的大方向,贯穿着总书记对攻克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谋划、殷切期许。

再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三药三方”,到新冠疫苗,再到国产新冠特效药,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取得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中作用不可替代。

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如何实现更大发展?总书记谋划得长远。“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字里行间,展现高瞻远瞩,体现人民至上。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关键要形成合力。

从“打牢地基”,到“建设大厦”,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这是纵向的协同发力。

就拿此次考察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从基础理论研究,到药品研发、临床试验,再到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横向的协同发力同样至关重要。

“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总书记的一番话切中要害。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协同创新”也是主题之一。“要集聚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在“协”上下功夫,在“融”上用笔墨,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中,协同增合力、创新添活力、发展强动力。

这样一份成绩单格外亮眼。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11项技术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坐落于天津宝坻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加速成长为“协同高地”……

“全局”与“一域”相结合,“长远”与“当下”相统一,谋划的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大棋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一子落而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