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理解击败原文作者 作者向学生致歉:标准答案比我想得更周到

2019-01-22 08:40:3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邓强

阅读题原文作者在微博里与学生交流。

“一切‘祸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苏州全体高二学子致歉。”

日前,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王亚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熟知内情的人都知道,原来,就在刚刚结束的苏州高二年级语文统考中,有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文章即摘选自王亚的一篇散文《清明》,而由于最终的标准答案太难,有学生考后通过微博直接联系上了王亚,并请她作答,而率性的王亚也很快作了回应。没想到标准答案出来后,20分的题目,王亚也仅仅能拿6分。

学生@原作者作答

“想知道原作者做题时什么感受”

有意思的是,得知王亚也仅考了6分的不少苏州学生,事后却成了王亚的“粉丝”。

“现在微博粉丝一下增加了200多,几乎都是苏州的学生。”19日晚,王亚告诉记者,16日晚,一名自称苏州的高二学生通过微博主动联系到她后,又通过私信将当天语文统考的阅读理解题目发给了她。

“那时还没出答案,我也是觉得好玩,就作答后发了过去。”王亚说,有意思的是,事后该名学生在标准答案公布后,竟然一项项给她的作答打分,最终成绩是6分。

通过聊天记录,记者也看到,苏州的这名学生估计是在考试时遇到了很大的困惑。“我很好奇原作者做考试题时是什么感受。”该名学生为此还特意将20分的阅读理解题目拍照并发给了王亚。而率性的王亚也哈哈一笑,并随后将自己的答题发给对方。

王亚没想到的是,事后几天,她的微博点击量一下增加了近两百,几乎都是关于此次考试的吐槽。有学生调侃自己“一道阅读题做成人格分裂”,也有学生表示“文章太感人了,考场看完时差点哭了,但没有做题的心情”,更有学生称“第一次这么喜欢一篇考试阅读”等。

作者解释缘由

“写文章和做题规则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王亚是一名作家、教育工作者,目前在株洲市教育局工作,此次苏州高二语文统考阅读理解的文章系摘录于其2016年出版的散文集《声色记——最美汉字的情意与温度》。而得知苏州的学生给她的作答打了6分后,王亚也直言这很正常,写文章和做题不一样。

1月19日,王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之前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出题者角度来说,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依据文本进行理解与归纳的能力,而并不拘泥于哪一篇文章。从最终的标准答案来看,王亚认为,苏州出题的老师几乎把她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都写出来了,标准答案甚至比她本人在写文章时的考虑更周到。

对于自己最终只能拿6分的情况,王亚也表示,主要还是在答题技巧上没有掌握好。“规则不一样。”王亚说。

株洲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严朝晖老师也表示,语文考试与文学鉴赏并不冲突,但两者还是有本质区别,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文本解读,标准答案也是需要经过集体讨论研究,而按照这样的要求,文章作者本人拿不到高分也很正常。

原题是这样的——

清明

□王亚

清明是一杯绿茶。浅尝便一股子清气,再深啜一口,有韵了,缓得长。人慢慢走着,走得久了就老了死了。所以,清明最能阅见人世,到这一日来看,都是清淡得有些余韵。或有回甘,或茶搁得多了,略涩了些。要不干脆茶质糙些,无论何种水都经得住,倒走得更长久。

多年前,我每天泡一杯绿茶慢慢读杨绛先生的新书《我们仨》,竟在大夏天读出了清明的味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先生一个人在家里行走七千步,寂寞也浅,思念也淡,天地也清阔,却能把你逼得心酸起来。一只手探入胸腔轻轻压挤似的,你的心滴滴答答成了湿毛巾。可你看她那面庞,终是笑的。这是杨绛先生的味道,亦是清明的味道,没有不可收拾的哀愁。

……

今日正清明,我泡了杯徽地绿茶——岳西翠兰,名字俗了些,茶味却好,也经泡。一杯清明,算俗到了雅境。今日我没回乡,就以这杯茶遥祭祖父。

桐华,风至,你不慌不忙地走着。也好。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4分)

祖父给了我怎样的人生影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6分)

请探究作者以“清明”为题的意图。(6分)

网友热议

大侠飞鸿印雪:这不是您的错,是出卷人在捣鬼,出卷人耍弄我们。

故人北辞:这么好的文拿来做阅读真的浪费……考场看完的时候差点哭出来,太感人了!

不信春哥我会死:答案乃是有心之人拼凑而来,真有考生能理解到这程度,他也太神了!

一抬头的温柔:这种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怎么会有什么“标准答案”?!所谓“标准答案”一定对应的是“客观题”,如数理化生等。

一点反思

阅读理解该不该有标准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把原作者打败这件事情确实非常尴尬。阅读理解真正的目的不是让你理解作者与原文,而是让你理解出题者的意图,这才是阅读理解这四个字背后的真正含义。

但是,作为语文阅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这种考查形式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则在于理解的多元化和答案的唯一性之间的矛盾。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这个角度讲,阅读题的答案不应是唯一的,关键看有无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能否言之成理。因此,语文阅读题不应有标准答案,而应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综合潇湘晨报、人民日报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