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小康圆梦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目前,一些地方在发展中交出了漂亮的绿色成绩单,空气变得清新,水源变得洁净,居住环境越来越优美,实实在在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但圆梦之路无坦途,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地方监管有所放松,高耗能行业增长势头明显,加大了环境质量改善难度;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和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严峻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还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因此,不管任务有多艰巨,困难有多大,都要怀着必胜信心,迎难而上,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才能不负人民,无愧历史。
必胜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来自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力度,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小环保”变成了“大环保”,为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我们对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充满必胜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了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方面明确了要求。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一系列制度已经产生了良好效果,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解决难题提供了利器。
不仅如此,多年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使我们现在有能力、有条件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央财政治污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1-11月,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36.3%;治污、监管、监测等技术日新月异,2019年启用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集科技成果4000多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执法效率,增强了企业治污能力,这都为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提振了信心。
这些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同时也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和经验。北京市2019年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899个黑臭水体消除了2513个。这充分说明我们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确的,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坚定了我们的必胜信心。按照这个路子继续走下去,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更好的成效。
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已吹响,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唯有以坚定的自信、无畏的勇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克服艰难险阻,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