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匆匆剪断长发、第一次逼着自己吃中药、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湿……这是一批“90后”的诸多“第一次”,也是无怨无悔的“逆行”印记。
1月24日晚,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抽组150名队员,奔赴湖北疫区担负救治任务,当晚11点50分抵达武汉,进驻汉口医院。
医疗队中,有43名“90后”女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我们虽然年轻,但我们经验很丰富。”一名戴着口罩的护士说。口罩遮住了她大半个脸庞,只露出清亮的眼眸。
▲ 在驰援武汉的军机上相伴入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孙青,是43名“90后”女护士之一,在得知有驰援武汉的任务后,这个1990年出生的安徽姑娘第一时间报名并写下决心书。
“因为我是一名医务人员,也是一名文职人员,更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
这样的除夕夜,对于胸外二科的张子轩来说,同样“浓墨重彩”。
“凌晨5点接到任务电话就开始买票,叫醒还在熟睡中的父母,把刚放到家中的生活用品又重新打包,在火车站匆匆告别,安抚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前往更需要我的地方。”
张子轩说,早上7点坐上离开家乡的高铁,此时,距她到家还不满48个小时。“没有国,哪有家?如果大家都只想自己,那何以配得上白衣天使这个称号。”这个“95后”姑娘动情地说。
“只要需要我,我就可以!”当听到驰援武汉任务时,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98后”姑娘徐文清丝毫没有犹豫。
“当我小心翼翼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很骄傲地说:‘去吧,孩子,去那里要好好听安排,等你回来了,妈妈给你煲汤喝。’那一瞬间,我为我的妈妈这样理解我感到温暖。”
徐文清说,很多人问她,为什么你这么小就选择去那么危险的一线?“我想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2003年的非典你们保护我们成长,这一次换我们来保护你们!”
义无反顾“逆行”武汉背后,43名女护士夜以继日、沉着应对,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写下忠诚和希望。
▲“90”后们转运行李物资
到武汉安顿好的第一天,源源不断的物资就开始到达,徐文清所在的小组负责搬运和清点物资。第二天,她又收到紧急抽组支援的通知,被分在上海医院所在的普通病房呼吸科一病区。
“第一次进入病房时,我也很紧张,里面5名护士来回忙碌,病房铃声不断响起,但她们没有怨言,还在不断总结和简化程序。”
徐文清说,第一天上班需要6个小时,在上到第4个小时时,由于防护服的不透气,N95口罩的密闭性,让她觉得喘不上气来,“我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在角落里缓一缓,然后继续工作。”
第一次进入汉口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看到一个个患者殷切的眼神,孙青泪目了。
“很心疼他们。”一个上海的患者看到她,知道她从上海来支援武汉,拉着她的手哭着说:“我太感动了,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
“我哭着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要坚持下去。这也是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同孙青一样,上海长征医院胸心一科护士赵彤彤的工作地点也在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从进入这里的那一刻起,她就告诉自己:“战斗打响了!”
凭着一股子干劲儿,赵彤彤和其他4名同事迅速分工:一人办公,负责处理医嘱;一人药疗,负责病人的药和用物及监护室的消毒;剩余三人负责病人。
“我们都是抢着干、争着干,互相帮助。有人说我们是最美‘逆行者’,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最美“逆行者”们上班前给自己点赞
最近几天,医护佩戴口罩的勒痕照感动了无数人。徐文清对此深有感触。
第一次连续6个小时的工作,徐文清看到了脱下口罩和帽子后的“战友”,她们脸上有深深的伤痕。
“我觉得那是救人的记号。”上班第二天,徐文清的鼻子上就被口罩压出了两个水泡,回到住处,她涂上厚厚一层护肤品,贴上创可贴,希望快点好起来,不影响“战斗”。
开到汉口一周时间,赵彤彤早已剪掉多年长发,刮掉了鬓角的头发,只是为了不给病毒留下丝毫空子。如今,防护镜和口罩已在她脸上“写下”最美符号,“那又怎样呢?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梦,那就是战胜疫情!”
结束一天忙碌,万家灯火时,这群“90后”护士喜欢在窗口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希望战胜疫情后,再次看到熙熙攘攘的人和车。”
▲病区合影
“90后”宣言
▲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部分“90”后女护士
吴梅
大年三十夜里到达武汉,异常疲惫!迅速调整心态后,进入ICU工作,尽管经过严格穿脱防护服培训考核,每天还是处于高压状态,生怕哪一步不到位给别人添乱。
在ICU有位女病人,每次去给她做治疗,换衣服,哪怕是简单的换盐水,她都会看着我说谢谢,我能清楚感受到她的敬意。
我想病魔虽可怕,但人心必须温柔,在当下的环境里,必须相信国家相信组织相信可爱的小伙伴们,相信患者,共同进退。
王伟
现在想想也蛮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我在武汉,家人每时每刻都在担心着我,还有我在上海的护士长、科室领导,还有好多同事,每天都会发好多消息问我怎么样。
所以我不能让他们担心我,我一直和自己说我要加油!我可以的!虽然我不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是我相信早晚会战胜它,迎接属于我们新的美好阳光。
左添
以前护士对我来说只是一种职业,参加了这次任务才感受到,穿上部队的衣服责任更重了。
我要像军人一样冲锋在前,急难险重任务冲在一线,把自己当成战士,从不了解到了解,到义无反顾。
父母因为这件事以我为荣,为我感到骄傲。倾我毕生所学,解除病人的痛苦与无助。
伏雨佳
来武汉最怕爸妈担心,一直瞒着,我们医院领导向每一位出征的战友家属都发了慰问短信,所以还是没瞒住爸妈。
老爸很淡定地鼓励我,私底下听老妈说他也是一直在看新闻,关注着这边的消息。
进ICU病房的第一天,听护工大叔对病人说“不要害怕,解放军来救你们了”,我就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希望武汉越来越好,黎明的曙光永远是在黑夜之后。
常小妹
不一样的除夕,不一样的“逆行”!
父母为我打气:孩子,不要怕,2003年的非典我们身处第一线,现在武汉疫情,也需要你到第一线,这就是传承!
抵达武汉之后,我主动向领导请缨上夜班。作为一名ICU专科护士,我知道夜班是最容易发生病情变化的时间段,我不惧怕夜班的恐惧,因为自己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过硬的护理技能,有信心能够保障夜班的安全。
太阳终于出来啦,武汉加油!兄弟姐妹们加油!
李金燕
在ICU里面看着病人一张张憔悴的脸,躺在病床上,真的很心疼他们,希望能帮他们慢慢好起来,走出病房,看见希望,相信我们可以的。
蔡爱旎
除夕正在科室值班的我接到晚上前往武汉支援的消息,一时间愣住了,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变更,而是不知如何向父母开口言明。
虽然今年大多数医护人员都无法和家人团聚,但我们大家带着家人的牵挂和肩负着医护人员的责任在武汉相聚,一起为渡过难关而战斗,一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武汉加油!
吴倩红
援助武汉消息传来前,早已期待除夕夜的欢宵达旦,记事起除夕夜未曾与家人相隔异地。
父亲得知我参与援助的消息后鼓励我说:先有国再有家,爸爸支持你。内心的担忧一散而去,护士这个职业给予了我无比的荣耀和骄傲。
来到武汉后,看到患者们充满希望的眼神,我立刻充满了干劲,决心和同事们奋战到底。武汉,一座可敬的城市!现在它生病了,但我们会治好它,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邓艺伟
出发当天,我剪去了多年的长发,穿上了迷彩服。
与家人在电话里道别,不善表达的妈妈对我说:“宝贝加油,保护好自己,你是最棒的,妈妈爱你。”爷爷也鼓励我:“好好干,不要怕,国家大事,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等你回家。”虽没有煽情的话,但却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都说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我相信通过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所有患者都能够恢复健康,胜利终将会属于我们。
周礼霞
除夕凌晨5时接到护士长电话那一刻,未及护士长开口,我就知道需要我们驰援武汉疫区的时候到了。
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的父母,本来答应好今年陪他们过年的,但是更多的人需要我们这群医生护士。
当我在病房听到病人说:“看到你们来了,我们就觉得安心了”“人民子弟兵永远都是逆流而上”的时候,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一群人在战斗!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
武汉别怕,等春天来了我们一起看樱花!武汉加油!
宋丹丹
从小吃着武汉热干面长大的我,听到武汉有难,立马跟着各位同事领导、跟着解放军医疗队飞奔武汉,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从一开始的害怕到现在的释然,感觉自己肩负着重任与使命。在ICU的每一天,都能听到患者眼含泪花对我们说,你们真辛苦呀,也要保护好自己呀。
放心,我们会保护好的,你们也会好的。武汉,加油!
桂媛
看到新闻实时报道激增的病人数量,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我是湖北人,如今家乡有难,我辈共担!我将会全力以赴,尽医护使命,护家乡平安。
我想对湖北家里的亲人们说一声“新年平安健康!”,我知道你们都很担心我。我在这边正在申请火线入党,我会跟着我们海军医科大一起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努力完成这次艰巨的使命,期待我平安归来!
葛亚芳
能参与这次任务,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在接到这次支援通知后,瞬间觉得护士这个职业不简单。
第一天穿着防护服进入到病房,在里面没待一会儿,就感觉胸闷、头晕,所以第一天在里面只待了三个小时就感觉受不了。出来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份工作不容易,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存足够的体力,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这场战争。
最近武汉的天气是那么的明媚灿烂,我相信阳光一定会到来。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报》2020年2月2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