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潘功胜副行长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答记者问要点

2020-02-08 01:03:49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编辑:顾强

要点一

央行流动性供应量增价降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

● 2月3日和4日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累计投放流动性1.7万亿元稳定市场预期。公开市场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较前期下降了10个基点,分别至2.40%和2.55%。2月6日,银行间市场的隔夜回购利率和7天回购利率分别是1.8%和2.3%左右,走势非常平稳。

●市场预期下次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和2月20日公布的LPR,也有较大的概率下行。

● LPR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和方向性。

要点二

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精准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企业

●为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银行作出一项特别的政策安排,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主要的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向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

●资金投向实行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由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重点企业名单,列入名单的企业主要是生产疫情防控的重点医用物资、重点生活物资的重点企业。

●综合实施低成本贷款利率和财政部贴息政策,确保列入名单的重点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高于1.6%。

●金融机构快速授信、快速放贷。

要点三

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如期正常开市,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和决策层的自信,也说明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股市、汇市经过开市初期的短期波动后,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金融市场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我们对未来股市和汇市的平稳运行是有信心的。

● 1月份外汇储备稳中有升。

要点四

疫情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回到潜在产出的附近。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大的潜力,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金融系统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到金融市场及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国际金融界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的韧性,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增长。

要点五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当前更是我们金融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前五部委出台的30条措施中,有很多都是针对疫情期间金融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措施。

●要从政策和实践的层面,培育和塑造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改革完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税收政策,完善针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政策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内部的资源配置、绩效考评、风险评估、尽职免责、金融科技等政策体系;会同地方政府完善信用信息、风险分担机制建设。

●广大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讲政治、讲大局,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多家金融机构已经出台多项内部政策措施,帮助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要点六

货币政策将平衡好支持经济增长和稳杠杆的关系

●近年来,在多种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总体杠杆率已经近十个季度保持在250%左右。

●结构性去杠杆取得良好效果,企业杠杆率水平一直处于下降状态,较2017年底,已经下降5-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增速已经大幅下降。

●货币政策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杠杆率、通胀预期、汇率等内外部平衡多重因素,在疫情的背景下,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保持经济增长更具有重要性。货币政策将认真研判,把握好度,平衡好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和稳杠杆的关系。

要点七

我们的工具箱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对冲疫情的影响

●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正在认真分析和评估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降的压力,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如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