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硚口区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中心主任罗浩和护士长康荣又一次“违章上路”了。为了工作方便,罗浩从附近清洁队借了一辆小电动车,每天载着值班护士赶到工作地点。
3月7日,硚口区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浩(右二)和值班护士在民意社区隔离点为疑似患者做咽拭子采样。
3月4日,洪山区云鼎酒店隔离点,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徐宗毅医生团队在这里坚守了一个多月,每天至少三次挨个房间送饭、送药、检测身体数据。
3月7日,硚口区汉水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黄莹(右二)在解放大道隔离点核对患者信息。
3月7日,硚口区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浩在一间临时的办公场所对着窗户看CT片。
3月7日,硚口区汉水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在做咽拭子采样前的准备。
3月10日,洪山区云鼎酒店改为康复点。3月14日,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徐宗毅为康复者测血氧饱和度。
3月14日,洪山区云鼎酒店康复点,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在了解康复者情况。
3月7日,硚口区汉水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黄莹走出解放大道隔离点。当天一早,她就来到这里为患者做咽拭子采样。
天色渐暗,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浩放下了对着窗户的CT片,伸了伸嘎嘎作响的腰,不知不觉中,他又看了几个小时片子。罗浩每天都要掌握所在街道全部发热居民的信息,是负责对发热患者病情进行初筛的“把关人”,几乎每一个患者的收治、隔离都会经过他的把关。这不是个轻松活,但为了清晰地掌握辖区内隔离人员情况,提升判断准确率,他一直坚持着。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罗主任对隔离人员的情况和各项标准最清楚,他就是信得过的‘金’标准。”
社区医生,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中并不起眼,他们大多没有在重症病房中抢救患者生命的救治能力,也没有追根溯源研究病毒的科研能力。甚至,在他们日常工作中,治疗可能并非重点。但是,武汉疫情得到控制的成绩单上,少不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身影。
接电话、接很多电话,有进行咨询的、有求助就医的,还有恐惧求安慰的,这可能是疫情暴发初期社区医生最直观的感受。疫情发生后,大部分三甲医院逐渐暂停了普通门诊的接诊工作。一些非新冠肺炎的患者需要就医用药,又不能出门,只有给社区医生打电话求助。“常用耳朵去聆听,总用仁心去帮助”,这是硚口区汉水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黄莹经常说的一句话。疫情期间,她不知道为多少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社区有一位长期卧床的老人每个月要更换一次鼻饲管,以前一直是由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定点来为他更换,疫情发生后,医生无法前来。黄莹接到求助电话后,二话没说,结束工作后利用有限休息时间为老人上门解决了问题。而这些只是黄莹的“课外作业”,她每天还要在中心发热门诊进行发热患者的预检筛查,指导发热患者分级分类就诊就医;还会与社区干部一起上门入户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排查。有一次,当她处理完所有事务,安排好最后一位患者顺利转院后,天边已泛起微光。
在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罗浩和中心的护士长康荣又一次“违章上路”了,今天他们要去做咽拭子采样。九个社区、两个隔离点、两个养老机构,近五万人需要他们的服务,从1月底,罗浩就住在了中心里。为了工作方便,罗浩从附近清洁队借了一辆小电动车,每天载着值班护士赶到工作地点。冲锋在前,是罗浩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转运疑似、确诊患者,到患者家中进行消杀,咽拭子采样等与病毒近距离搏斗的工作,他从来都是抢着干。“这次疫情防控中的很多工作是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难免会让人小心翼翼,我是中心的主任,更是党员,这个时候我就应该站出来。”
“婆婆,我是医生,把嘴张开,让我看看你的牙。”“爹爹,渴不渴?我喂你喝口水吧。”辖区内有两个养老院,需要检测的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人,其中不乏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罗浩都会耐心地沟通,一点点引导老人接受检测。至今,他带领中心职工已经完成了1500余人次的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工作。
在洪山区云鼎酒店隔离点,梨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徐宗毅医生团队已经坚守了一个多月,吃在这里、住在这里,某种意义上说,跟隔离也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隔离人员隔离期满后回家,他们却必须坚持站完最后一班岗。穿上防护服,每天至少三次挨个房间送饭、送药、检测身体数据,徐宗毅已经习以为常了,在这里他已经陪伴了上百位隔离人员。“陪伴”是他和团队成员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在他们看来,这项工作对隔离人员的意义甚至远远超过了医疗。“对生病的患者除了联系转院之外,其实我们也做不了什么,这里隔离的基本都不是确诊患者,而是密切接触者或康复人员,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保障好他们的生活起居,才是我们能做的最实在的事情。”徐宗毅说。实际上,他们就住在同一个酒店的不同楼层,24小时服务。曾有人深夜感到不适,徐宗毅和护士长平星立刻爬起来赶到他的房间为他检查血压,查看病情,发现只是虚惊一场,更多的还是心理压力的原因。那一天,他们陪着这位隔离人员聊了很久很久。
“真没啥特别的。”“就是普通的日常工作。”这是社区医生面对采访时最常用的话语。在他们看来,他们没有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挽救患者生命的高光时刻,也没有亲手治好患者送出医院的成就感,只能做些“边边角角”的琐碎小事。然而就是这些“边边角角”,撑住了在疫情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人群,卡住了社区防控的关键,打下了让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坚实基础。3月以来,从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返回的康复者越来越多,社区医生和护士们的工作量又加重了。但他们欣喜地忙碌着,开心地跟隔离观察的康复者说,快了,就快了,咱们都快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