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稳健前行】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2020-05-10 12:09:56来源:求是网 编辑:杨琴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稳步走向“双胜利”,彰显“中国之治”生动实践和显著优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在求是网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要尽快补齐城市治理方面的短板,推进理念创新,强化依法治理,着眼平战结合,坚持重心下沉,着力加强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下功夫,为全面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筑牢制度防线。

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治理”问题作出指示,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等。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含特大城市在内的我国市域社会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疫情大考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新要求新任务。

“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要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要求。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包括特大城市在内的我国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经受了一次全面检验,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能力的强大优势。这是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巩固”的基本点。与此同时,“战时”状态下集中暴露出诸如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卫生以及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实际上成为今后“完善和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及其治理问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等新趋势新方向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及其体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原则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实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我们创建国际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我们要为此再进一步努力”。这就鲜明指出了“治理”在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全局中的关键性和基础性地位。近年来,从北京推行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浙江将“枫桥经验”应用于现代城市治理,再到上海、杭州利用大数据打造“城市大脑”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等等,得益于技术创新和治理升级,以智慧治理平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理念得以充分彰显,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了集中展现,也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价值遵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愈加突出。这一点体现在市域社会治理上,就是要求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必须从政绩驱动向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治理模式转变。

提高精细化水平。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出的是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这次疫情在武汉这样的特大城市暴发,本身就是对城市治理的一场大考。从疫情初发,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原则。事实上,从武汉到湖北全省再到全国各地,正是把这一原则要求贯彻到了防控的全过程及其每个侧面,做到了雷厉风行补短板、周密细致抓落实,才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这一要求体现在城市日常治理上,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展望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持续不断地将有数亿人加入城市生活的行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绣花般”的“精心、细心和巧心”对城市治理精益求精,“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宜居环境。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充分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建设“城市大脑”,走“智慧城市”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包括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做出了各具特色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就全国来看,特别是就这次武汉等地应对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看,对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艰巨繁重的任务。

“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及“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指导原则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得到了全面验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推进理念创新,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创新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新冠肺炎防控情况时提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就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理念,明确了努力方向。“全周期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先进理念,被援引到城市等社会治理领域,本质上体现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科学认识,也是“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必然要求。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来看,我国的特大城市治理,特别是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存在着短板,比照“全周期管理”的要求,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弊病犹在,在推动力量、资源、部门等要素的充分整合,以达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运行效果上,尚有距离。

强化依法治理,逐步实现城市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为给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我们看到,从疫情初发,从上到下就特别重视依法而行,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着手推进生物安全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加强和完善。

着眼平战结合,抓紧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要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疫情暴发之初的“人等床”到后来的“床等人”的转变,人们看到的是武汉等疫区第一线在“战时”状态下举措应对及工作作风的良好展现,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体系中公共服务能力的不足。在这次传染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以及防控难度之大空前未有的新冠疫情面前,公共卫生领域的分级诊疗、全科医生、物质储备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事实上,在风险累积的现代社会,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全部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坚持以防为主,不断建立健全涉及风险监测、预警、发布以及救治、物质、人员、协同等环节的体制机制,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十分紧迫的。

坚持重心下沉,不断夯实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一个个“逆行”而上的“网格员”让人难忘。“网格员”不过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网格化”模式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的是新时代我国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要突出基层基础导向,从基层最小单元、最小细胞抓起,推动重心下沉、力量下沉和资源下沉。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回信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对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社区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给予点赞。这也说明,站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角度,充分调动、发挥好包括“网格员”在内的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对于应对“危机”状态有决定意义,就是对于日常的城市治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克服本领恐慌,尽快补齐治理能力这个短板。制度优势要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包括政治站位、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知识素养、业务技能等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成色”究竟如何,都将是一览无余。其实,除了“危机”之下的非常态,就是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无不关系到“治理”大局。因此,必须坚决摒弃各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始终以“赶考”精神保持“临战”状态,须臾不可懈怠。

(作者:弘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