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发布报告: 灵活化办公吸引力大

2020-10-19 11:29: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当前,就业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工作形式日益灵活。加之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形态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有效对冲了疫情导致的就业岗位不足。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雇佣关系趋势报告——新格局下的新就业形态》报告,旨在洞察新就业形态的内在机理变化,为后疫情时代的职场可能性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半数企业“瘦身”增韧,雇佣行为趋向短期、项目制

在企业内部,疫情加速了由科层制向扁平化管理的改革,在人力资源短缺,资金吃紧的时期,企业开始把组织目标的工作进行科学归类,找出哪些能够外包,哪些需要内部精英团队,让相应的人承担相应的工作。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疫情期间闲置员工的管理上,超半数企业选择减薪或裁员,以节省人力成本。

企业一方面精简员工,缩减部分传统全职人员,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雇佣灵活用工人员,实现低成本、短期性人力资源调配。调查数据显示,在后疫情时代的人力资源改革方面,49.8%的企业缩减全职员工队伍、仅保留精英;实施内部转岗调整、雇佣灵活就业人员的企业亦分别达到27.6%与24.6%。

企业采用「共享员工」,「直播平台」以3倍增速领跑灵活就业

直播经济、数字经济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直播平台」以347.8%的增速强势领跑灵活就业招聘需求,知识服务、自媒体、生活配送分别增长75.6%、65.1%、35.4%,是人才招聘市场中珍贵的“晴朗”板块。

中国劳动和社会科学保障研究院研究表明,我国总体上有1 亿人从事灵活性的就业,其中有 7800 万人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就业形态。

用工成本低、政策补贴好,使灵活用工形式的在企业端的认可度大幅提升。数据显示,灵多重因素叠加下,活就业的总体招聘人数同比增长76.4%,而传统就业的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3.8%。

近6成员工规划第二职业 职场单一从属性被弱化

灵活用工的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形成以劳务派遣公司为主,以雇佣线下兼职、临时性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会化用工等方式为辅的用工形态。在灵活就业岗位的招聘中,「技能能力」以70.9%的高比例位居企业看重因素的榜首,其次为工作质量因素、工作态度因素。

同时,近6成的受访者表示,灵活就业工作与自身技能较为契合,可以顺利完成工作。职场人利用灵活用工凭“本事”干活,即依托技能寻找到对应的“任务”。 二者互为印证,可见在招聘环节,岗位已不再是人才活动的条框,企业通过技能标签靶向雇佣人才。

同时,如收入可观,有66.5%的受访者愿意选择放弃主业/全职工作。

在最新的调研数据中,「办公灵活度」也成为职场人在选择灵活就业岗位时,除薪酬外的首要看重因素。可见,灵活又高效的工作模式对新就业形态下的职场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人性化的好雇主可以抓住职场人这一需求,适当放宽面对面线下办公时间要求。通过弹性工作时间、居家办公等模式,在保证工作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提升员工工作满足感。

同时,企业绩效考核标准也会相应调整,减少僵化的时间、空间要求,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增加考核公正。调研结果显示,仅有不到3成的企业已实现构建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在这些企业的应用中,员工绩效管理与考核方面最为普及,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基地。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到来,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变得愈发灵活。企业文化从强关系圈子拓展到弱关系的陌生人之间,“信任”成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键纽带。而在最新的调查中,58.6%的受访者表示,与雇主信任程度一般,只是履行企业关系,30.8%的受访者并不信赖雇主,常有辞职冲动,仅1成受访者表达强烈的信赖意愿。

在灵活就业的时代下,深化雇佣关系的和谐共赢,“信任”的基石作用尤为关键。未来,雇佣关系若完全脱离劳动合同的有形制约,那么“信任”的无形纽带将变得更加不可替代。如何弥补灵活就业的岗位缺陷,经营弱从属关系下的信任纽带,成为好雇主亟待思考的问题。

在新就业形态下,就业市场日益多元化、岗位人员流动性增强,打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口碑,使职场人信赖企业以选择企业;“以人为本、以智为径”赋能员工,发挥员工最佳潜能价值,正是新就业形态下雇佣关系短板的解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