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丨血战上甘岭

2020-10-23 21:54:26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顾强

对于几代中国人来说,抗美援朝战争中记忆最深刻的上甘岭战役,就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阵地战期间。上甘岭并不是一座山峰的名字,而是一座村庄的名字。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的金化地区,在它的南麓有两个无名小高地,加起来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上甘岭,其实是这两个小高地山洼里的小村庄。而这里,是志愿军中部战线的战略要点。

1952年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集中火力,发动了以上甘岭为主要目标的“金化攻势”,又叫“摊牌行动”。美军将领范弗里特,就是那个突破火力极限的“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发明者,放言最多6天、伤亡200人,就可以完成任务。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摊牌行动”最终发展为持续43天、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10万人,伤亡近5万人的大型战役。

在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先后投入6万余人兵力,并又一次使出了范弗里特弹药量。向不足4平方公里的志愿军阵地,倾泻了190余万发炮弹和5000枚以上的炸弹,炮火密度超过了二战的任何一场战役。

按美军的设想,在这样的火力密度下,不可能有人能生存。但美军完全低估了志愿军的坑道战术,正是密密麻麻的坑道,使上甘岭一役,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典范。

血战上甘岭 坑道防御功不可没

在朝鲜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志愿军部队共构筑了大小坑道1250公里,战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在正面战线上建起了一道地下长城。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阵地防御体系,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汪学文(91岁 时任志愿军第46军136师407团参谋):遇上敌人空袭的时候,在坑道里边特别难受,这俩耳朵就像两个锥子扎进去再拔出来一样,五脏六腑都震动了,都活动了好像。不是身临其境,谁也体验不出来那个难受劲。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白天丢失了阵地,就退入坑道,晚上又发起进攻,夺回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43天的战斗中,阵地56次易手。当敌军的猛烈炮火倾泻时,坑道里很多人的牙齿磕破了嘴唇,甚至有战士被炮火震死。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人们发现,阵地土石足足被炸松了两米。

陆柱国(92岁 时任志愿军战地记者):最后在上甘岭上抓起来一把是什么东西,一个是碎石头,一个是炮弹渣,一个是人的骨头,就是这三种东西,石头、炮弹渣和炸弹的弹皮和人骨头。

被封锁的上甘岭阵地 洒满鲜血的火线运输路

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坑道部队伤亡严重。为了补充兵力,志愿军把机关人员、勤杂人员、军长的警卫连等陆续派入坑道。严密的封锁,还使坑道部队粮尽水绝、伤员得不到救治。当时部队下令,谁能向上甘岭的坑道送进一筐苹果,记二等功!可事实上,虽然后方采购了几万公斤的苹果,却没有一筐能够送进坑道。上甘岭战役中,运输人员伤亡高达1700余人,在通往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

上甘岭战役有三件法宝:坑道、火炮和手榴弹

虽然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只相当于敌军的21%,但通过灵活使用,已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炮战。此外,比起轻重机枪来,手雷、手榴弹等投掷弹药更受到坑道部队的欢迎。

谁在上甘岭打得硬 谁的腰杆就硬

经过昼夜反复的争夺,志愿军打退敌人670多次进攻,最终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敌2.5万余人。到11月25日,志愿军夺回上甘岭,粉碎了摊牌行动! 经此一役,联合国军在朝鲜正面战场上失去了信心,再也无法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大规模的战役了。

15军军长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整个朝鲜战场其他地方的枪声稀落了,板门店谈判桌上谈判双方都在等着上甘岭的消息,谁的部队在上甘岭打得硬,谈判桌前谁的腰杆就硬,讲话底气就足!”

(编辑 王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