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余蕊)“十四五”即将来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出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业内专家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机会和挑战并存,强大的消费市场、制造业规模庞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推进城镇化等将为我国提供巨大发展机会。中国会努力争取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而强调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说明我国对宏观调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十四五”时期机会和挑战并存
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机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4亿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第二,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28%左右,而美国只有11%左右,如果未来能够把该比例保持在20%以上,就可以释放巨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潜能。第三,“再工业化”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基建”,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第四,我国目前全国人口的城镇化率在60%左右,到2035年会达到75%甚至80%,意味着未来15年还将有20%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产业结构的变迁与人口流动将产生新的巨大需求。
挑战方面,刘俏认为,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解决我国资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不畅的问题,是“十四五”面临的主要挑战。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2019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为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相当于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刘俏说,然而,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仅为6%左右,对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够。
应对“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充满信心
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的表述增强了很多人的信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再迈上新的大台阶”意味着中国会努力争取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我国2035年要基本完成城镇化,说明未来城市人口还要大量增加,所以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国内的生产供给能力强大,而且支持生产供给的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保障条件比较充分。”他说。
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全会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张立群认为,新发展格局一个主要的亮点是强调循环。“经济本来就是在运动当中,要强调供给和需求相互适应、动态平衡,需求带动供给,供给促进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全会从循环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把握经济发展。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强调扩大内需;既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要求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说明对供给和需求的安排是并重的,对宏观调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张立群说。
刘俏认为,尽管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并且今年GDP预计将突破100万亿元。但从初次分配来讲,个人和家庭所占GDP的比例只有43.3%,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达60%以上。初次分配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还需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