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广州红”

2020-11-17 11:19:34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编辑:

2020年,广州在全国打响“广州红”城市品牌。百年峥嵘,红色印记深深刻入老城肌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杨天    编辑顾佳贇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陈碧信 / 摄)

“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这是广州人熟悉的珠江。

岁月并非始终静好,硝烟弥漫的历史仿佛就在昨日。71年前,伴随着解放军战士解放广州的脚步,从黄沙车站直到沙面,江水澎湃,涛声如歌,珠江岸旁一个个红色地标串成一条“红色记忆带”熠熠发光。

黄花岗起义、沙基惨案、省港罢工……屡次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曾经以熊熊烈火唤起沉睡的中华民族,用鲜血映照为人民谋幸福的路途。

数不清的红色路名是“广州红”的标识:中山路、执信路、仲凯路,还有起义路、解放路、六二三路、先烈路、光复路等等。百年峥嵘,红色印记深深刻入老城肌理。

2020年,广州在全国打响“广州红”城市品牌,提出“以构建幸福城市为出发点,赋予城市红色文化基因,提升大众对广州红色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风起越华路

越华路,原称正南街,是明代广州的中轴线所在。乾隆二十年在附近造越华书院,因此得名。1997年,6万平方米、36层高的广州大厦在越华路落成;2009年,45层的珠江国际大厦奠基,越华路的空间尺度慢慢改变。如今,骑楼老宅还在,隐身于现代化街区中,静看世事变迁。

黄花岗起义指挥部旧址就位于越秀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门牌15号)。

黄花岗起义的主攻目标“两广总督署”旧址距此仅500米。史料记载,“前一分钟府衙四周仍静无人声,突然就枪声大作,革命党人已冲至门前,直若从天而降”。这步行不过十分钟的一段路程,却是义士们走过的人生最后一段路。

如今站在这排青砖老房中,已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怎样惊心动魄的战斗。

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5号设立起义指挥部。4月27日下午,他率领120余义士,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

在起义指挥部旧址,存放着两个巨大的花岗岩狮子,它们是当年立在两广总督署衙门前的原物。石狮身上23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是当年义士与敌人激战时所留。

起义失败后,小东营5号的指挥部遭清兵搜查破坏,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风险,收殓得72位烈士尸首,葬于城郊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

1956年10月,起义指挥部旧址业主李诵刚,遵照父亲(爱国人士李章达)遗愿,将此房屋捐献国家,辟为纪念馆,成为今日广州全面打响“广州红”城市品牌中的一抹亮色。

离起义指挥部旧址步行几分钟,越华路116号杨家祠,则是另一段革命风云的记载。那是中共早期理论家、“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的故居。

1918年杨匏安从珠海举家迁到广州,积极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青灰砖墙的老宅,曾经是陈独秀等人筹建广东早期党组织的重要场所,瞿秋白曾在这里教唱《国际歌》。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杨宅一度成为宿舍楼,甚至面临征拆。2015年,杨匏安故居被纳入市文保单位,2019年又被纳入省文保单位,经过修复和布展,2019年,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在国际歌声中向公众开放。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广州将红色旅游宣传与“网红打卡地”深度融合。通过抖音等新型平台积极宣传,鼓励广大市民游客,尤其是年轻人去红色旅游点参观体验。杨家祠等红色旅游景点的专题攻略,一度成为视频媒体热搜。

在《广州文旅护照》上,有三大会址、杨家祠等多个红色地标。“持护照来参观的市民,都能获得专属盖章和精美徽章。若走遍广州10个景点,可集齐一套10枚‘见多识广’纪念徽章。”杨匏安故居管理员介绍。

从“柳思漫长,春满黄花岗”的悲歌到“旗帜飘扬,馨香来更香”的期许,近代革命者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奋斗精神就隐藏在越华路的青砖绿瓦之中,成为广州城市基因的一部分。

“广州是一座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城市。” 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穗雄对本刊记者说,“这种精神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延续至今,为广州老城持续注入新活力。”


市民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卢汉欣/摄)

恤孤院路往事

越秀区新河浦,绿树掩映中的红砖洋楼——恤孤院路3号,是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所在地。

年轻义务讲解员谭泽秋的独特讲述吸引参观者驻足聆听。谭泽秋祖籍广州,是参加过三大的革命先辈的第三代后人。他说自己并不是在讲解历史,而是在讲述祖辈往事。“回望那一代青年的奋斗牺牲和不朽成就,能让当下年轻人从中汲取面向未来的精神、智慧与勇气。”

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至少4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共产国际的代表出席大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为什么选址广州?三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备召开党代表会议,所以我们就把中央委员会迁到广州。”这样的决定并非偶然。

据三大会址纪念馆研究馆员吴敏娜介绍,三大在广州召开有几大原因:广州党组织致力于发展工人运动,是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阶级基础;广州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大本营,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广州临近港澳,水陆交通方便;共产国际接受其驻华代表马林等的建议,指示中共将中央机关迁到广州。于是,1923年5月前后,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广州,筹备三大会务工作。

1938年,三大会场被日本飞机炸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经过调查,采用考古勘察方法,终于将三大旧址、原貌落实清楚,为建立三大会址纪念馆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三大会址上建起的遗址广场,每天都迎来全国各地的党员,他们站在党旗前举手握拳,重温入党誓词。纪念馆目前年参观者超过十余万人次,其扩建工程也将于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完成并对外开放。

在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层面,广州走在全国前列。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于2020年8月成立中共三大研究中心,拟出版《中共三大与大革命运动丛书》等一批高水准、高价值的红色文化研究精品,举办“英雄城市 红色印记”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填补国内三大与大革命运动历史研究空白,提升广州红色文化研究在全国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农讲所星光熠熠

繁华时尚的中山四路,一组红墙黄瓦的古建筑群分外醒目,这便是番禺学宫——明清时番禺县办学和祭孔的地方,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后来许多重要的农运干部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农讲所第一届学员毕业30余人,几乎都在青春岁月为革命奉献了生命:高恬波,广东第一位女党员,就义时30岁;黄学增,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就义时29岁;韦启瑞,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就义时27岁……

斗争的残酷从来不能阻挡追求真理的革命者,从第一届招生38人,全部来自广东,到第六届招生327人,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区,星火燎原。

百年倏忽而过,农讲所旧址院内的木棉树如今已经参天,古建筑还有旧日容颜,围墙外却已换了人间。

如今,农讲所纪念馆也是“广州红”的一处热门参观点。今年“七一”,1055名广州和各地党员来到农讲所缅怀先烈。

知名电影导演、暨南大学副教授卫铁是其中一员。卫铁回忆,小时候父亲曾给过他一本笔记本,里面有一幅插图,画的就是广州农讲所。“站在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开天辟地的力量。”

承载历史的老建筑群要修旧如旧,但附近居民的生活依然要跟上时代步伐。

广州市将红色革命遗址的活化利用与老旧小区微改造结合起来。2018年,广州住建局推进东山街合群老旧小区、珠江沿岸老旧小区、农讲所片区等“微改造”项目,改善提升红色遗址周边的人居环境,积极整合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起义路红旗招展

起义路(原名维新路)200号,广州起义纪念馆。

走进黄墙白雕凸字形建筑的纪念馆门楼,映入眼帘的是巨幅党旗和入党誓词。许多人不知道,在广州,曾经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后,广东省国民党当局在广州等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举行起义,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

12月11日凌晨,3颗耀眼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沉寂的夜空,广州起义爆发。当天上午,位于维新路的广州市公安局大楼楼顶,一面印有镰刀斧头的红色大旗升起,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朱德诗云:“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干映彩霞。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从维新路到起义路,走过不同时代的革命者,不变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

今天的起义路变身一条赫赫有名的“旗帜彩印专业街”。当年的革命者们打着红旗、横幅,领上系红带,高唱“我们前进,我们奋斗”,从这条马路上走过。旗帜,仿佛成了这条路的象征符号。

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广州起义纪念馆落成。

为更好地活化红色文化旧址、弘扬革命文化,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制作了《1927·广州起义》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2019年演出54场,观众3258多人。

这是广州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45分钟里,由演员带着观众们跟随起义军的脚步,在剧中呐喊、歌唱、哽咽、肃立,穿越时空感受1927年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年轻观众大呼被“圈粉”。

一系列以广州起义为背景的文艺作品:芭蕾舞剧《浩然铁军》、木偶剧《游曦》、4K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等等,都是广州活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举措。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陈何毅说,“新时代的广州红色文化传播,就要拉近大家与那个红色年代的距离。”

IP“广州红”

如今,广州起义路变身“城市观光通道”,北起中山纪念堂、南到海珠广场的解放路与吉祥路、教育路、回龙路之间被塑造成城市中轴线空间。在这里,现代都市里的老城区散发着历史的醇香,一棵老树,一座老楼都曾经在百年历史中见证激荡岁月……

市委书记张硕辅强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焕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做好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弘扬工作。

为摸清广州市革命遗址红色文化资源的总体情况,2019年7月,广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共普查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619项。

参照国家标准,广州探索制订了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提供了“广州模式”和“广州经验”。

“我们还对每个资源点的方位、图像、文字、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3000余份数字资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5月18日,一趟载有数十名市民、亲子家庭的“广州红色之旅一日游”主题巴士,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首发,踏上了寻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史迹之旅。作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城市,广州已串联出6条精品线路,以红色巴士主题游串联起城市红色地标。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元、注重体验,是目前广州红色文旅的最大特点。”

漫步今天的珠江长堤,有一种“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观感。矗立在海珠广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正面镌刻着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放眼周边,则是中国300米以上摩天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

广州解放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这里升起。和平建设时期,华南第一高楼也在这里拔地而起。正因为找准了继承红色文化和打造幸福城市的结合点,“广州红”才能成为经久不衰的流行色。

(实习生吴梓溢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