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秭归:法治乡村绘就和谐新画卷

2020-11-17 19:30:00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编辑:

新华社武汉11月17日电 题:湖北秭归:法治乡村绘就和谐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 田中全、李思远

地处三峡库首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县,一度面临乡村治理难题。近年来,秭归县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构建了党建引领,法治、自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法治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法援兜底,法律服务促民生

“真的要感谢法律顾问聂浩。没有他,我家恐怕就‘塌’了。”杨林桥镇响水洞村村民邹荣秀(化名)回想起去年的事依然激动不已。响水洞村半山建屋,住户散落,邹荣秀与丈夫生活拮据。

2019年10月30日,在贵州遵义矿山挖矿的丈夫因矿石塌方死亡。突如其来的事故,让本来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家庭雪上加霜。

听闻此事,驻村法律顾问聂浩和村委会第一时间介入,并组织家属和矿方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31日,在聂浩的协调下,双方最终商定的98万元赔偿款于当晚打到邹荣秀的银行账户里。

“乡村治理,关键是构建一套完善的县、乡镇、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让法律为基层服务。”秭归县司法局干部廖厚坤说,秭归县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向村(居)派驻法律顾问,由他们进村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全县182个村(居)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法治大体检、法律大宣传,这些专业的法律人士进驻乡村,不仅提升了基层法治意识,规范了乡村管理方式,还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有的村更是实现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全天候”“零距离”。

“两长八员”,村民自治增活力

秭归县积极开创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工作,把全县174个行政村划为2035个村落小单元,民主推选以党小组长和村落理事长为骨干的“两长八员”治理力量,破解乡村管理薄弱难题。

茅坪镇陈家坝村第1村落大量耕地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村民种地、施肥、采摘全靠肩挑背扛。但受困于基层管理涣散,群众难组织,通往田间的公路建设事宜一再搁置。

2012年,在村“两委”主持下,陈家坝村第1村落召开村落党员会议和群众会议,民主推选村落“两长八员”,即党小组长和村落理事长,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管护员、环卫员、张罗员、监督员。“两长八员”主要围绕群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难题,着力发挥党员、能人带头作用,吸引群众有序参与村落管理。

“通过一次次屋场会,访农户,搞协调,最终2014年12月每家每户都签字确认,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村落理事长黎国铭说,1.5公里的田间公路于2015年5月建成通车,没有花费一分钱的征地补偿费用。

自治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秭归全县2035个村落共推选村落“两长八员”9389人,有效化解矛盾,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落、大事不出村。

塑形铸魂,德治送来新风尚

深秋时节,屈原镇西陵峡村宁静祥和。村中心群众活动室里,文艺宣传队正在演唱“村落公约”:“人和环境要共生,长江生态关自身,长江禁渔要知道,十年禁捕不能捞……”

近年来,秭归县以“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为抓手,践行“礼、信、孝、善、勤、简”的文明新风,用德治构筑起村民的精神乐园。西陵峡村等村庄制定了朗朗上口的“村落公约”,营造德治氛围。

陈家坝村65岁的村民徐祖望对此深有感触。陈家坝村专门建立社工组织,解决村民公益服务问题。作为村里“夕阳红”社团的负责人,徐祖望说:“以往志愿服务时断时续。现在通过丰富的活动,村民的觉悟不断提升,吵架斗殴、打牌赌博等现象明显减少。”

法治强保障、自治增活力、德治扬正气,法治乡村建设为秭归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脐橙、核桃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脐橙就形成了种植面积40万亩、产值近30亿元的大产业。产业升级,村民生活转好,秭归县先后有7.3万人脱贫销号,贫困发生率从24.23%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于2019年4月脱贫摘帽。

编辑:牧小湘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