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281起命案积案告破 4601名命案在逃嫌犯落网

2020-12-10 07:18:02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编辑:刘波

积案攻坚

截至2020年12月8日:共破获命案积案5281起

共侦破20年以上的积案2476起;10年至20年的积案2269起

案发时间最长达42年

12月9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的主要情况。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全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8%,创历史新高,有25个省区市现行命案全部侦破,全国命案发案也降至历史低位。同时,公安机关始终没有忘记,由于受当年侦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多年以来全国仍有一部分命案积案没有侦破,其中案发10年以上的案件超过95%。

刘忠义说,截至2020年12月8日共破获命案积案5281起。其中,公安机关共侦破20年以上的积案2476起,占46.8%,10年至20年的积案2269起,占42.9%,案发时间最长达42年。

与此同时,各地公安机关紧盯重大疑难案件不放,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成功破获了江苏南京“1992.3.24”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福建三明“1995.7.6”杀害“全国文物安全卫士”、博物馆副馆长廖国华案,辽宁沈阳“2003.4.30”持枪抢劫杀人案,浙江宁波“2001.3.28”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等一大批重大案件。各地公安机关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工作方法,精准研判、深挖彻查,共抓获命案在逃人员4601名。其中,潜逃20年以上的1779名,潜逃10年至20年的2203名,潜逃时间最长达38年。

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有力带动了科技手段的建设应用。刘忠义表示,各地公安机关将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充分应用到侦查破案中,实现了传统技术的新应用和现代科技的再拓展。攻坚行动中运用新技术手段破获的案件达到全部破案数的70%,充分带动促进了新技术手段的建设应用,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整体打击能力。“这些命案积案的成功破获,将逍遥法外的案犯绳之以法,消除了一批重大社会治安隐患;告慰了受害人及其亲属,慰藉了历任办案民警;伸张了公平正义,维护了法律尊严。”

对于命案积案难以侦破的原因,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表示,我国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了99.8%,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流水平。但在多年以前,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命案等严重暴力案件高发多发,而公安机关的侦破能力和技术水平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距,以至于虽然开展了大量的侦查调查工作,但由于没有搜集到有价值的线索、没有检验出据以定案的证据,有的甚至无法确定受害人身份,一些案件一直未能侦破。

“例如,现在广泛应用于侦查破案的DNA技术,本世纪初才开始在部分省市推广普及,而且当时检验灵敏度与现在相差几十倍以上,检验出的信息量也与现在有很大差距。再比如指纹技术,在2000年之前基本上都是手工比对,由于效率太低,难以实现大范围比对排查,直到2000年之后才逐渐推广普及计算机自动比对技术。”童碧山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案/例/扫/描

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侦破始末

南京警方关于该案件的专案组持续运转了28年

以往每年的3月24日,林母都会赶赴南京,在女儿被发现遇害的日子当面向警方询问办案进展,林母这一举动坚持了28年。与之并行的,南京警方关于案件的专案组也持续运转了28年,一批人离开,就会有另一批人补充进来。终于,2020年2月23日,备受瞩目的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嫌犯麻某钢被抓获归案。10月14日,麻某钢因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凶犯终将伏法,而每一起命案积案背后,都藏蓄着受害人亲属难以释怀的创伤,都饱含着一代代办案民警的遗憾和努力。

DNA信息“比中了”

当电脑屏幕上面出现结果的时候,王旻东选择让自己坐下来冷静了一段时间。2月23日凌晨12点多,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四下无人,王旻东把刚出结果的检验流程,从头到尾又梳理了一遍。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每一个数据出来之后,再倒回去再推演几遍,确保没有出错,之后再向领导汇报。任何一个环节、样本出错后果都将是严重的。

王旻东是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一名法医,眼前的结果意味着,麻某钢的DNA信息与28年前的“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犯罪嫌疑人DNA信息比中了。重复推演之后,他又站起来在实验室外面走了走透了透气,而后再回到实验室捋了一遍。终于,他拨通了领导的电话:“比中了,就是他”。

抓捕工作随即开始部署。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海荣带领抓捕民警早上五点多钟到达现场。王海荣告诉记者,敲开房门后,民警立即冲进房间将麻某钢控制。麻某钢当时刚起床穿好衣服,脚上还穿着拖鞋。

在押解麻某钢进车的路上,王海荣问道:“知道为什么抓你吗?”麻某钢答:“作了孽了。”

深夜的校园命案

那是1992年的3月20日,22岁的林某,命殒在那个雨天的夜里。天很晚了,大概已经晚上10点多钟,林某还在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楼里上自习,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多次拿到学校的一等奖学金。她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向她走来,酒后的麻某钢溜进了教学楼里。

参与审讯麻某钢的民警索皓介绍,麻某钢见林某一个人在教室里,便上前搭讪,让林某跟他出去玩,遭到林某拒绝后,麻某钢先是悻悻离去了。林某仍继续留在教室里学习。没一会儿,麻某钢找了一根铁棍后返回了教室,他再次要求林某跟他出去。林某当即表示,再这样她要叫人了,要报警。面对态度坚决的林某,麻某钢举起手中的铁棍打向了她。

索皓说,麻继刚供称,在击倒林某之后,麻某钢将林某拖到教学楼天井处强行发生性关系。现场勘查发现,林某在被拖拽过程中因反抗遭到了持续打击。后来,因为担心事情败露,麻某钢将林某拖至教学楼外,将其头朝下投入窨井后盖上井盖。四天后的24日,校卫队保安在窨井中发现林的尸体。

28年专案组一直在

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宋敏,在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战线工作了36年。他回忆,案件发生后,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根据模拟画像等信息在南京全市开展了排查,排查也是当时主要的破案手段,但接连多月未取得进展。当时也有很多群众提供线索,但主要的侦查手段还是根据对象的衣食住行等信息进行排查,有的时候一个对象就需要甄别一两个月。

起初的几年,林某的父母每年在3月24日,都会到南京祭奠他们的女儿、向警方询问案件进展。1999年,始终沉浸在忧郁悲伤之中的林父因病去世,年仅50多岁,每年的南京之行便剩林母一人。叶宁曾是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他曾在2007年写就的一篇文章《难以释怀》中写下自己的切身感受:那天下着清明前常有的雨,我看到这两个已显老的中年人互相搀扶着踯躅而来,轻车熟路地进了支队长的办公室。有认识的人和我说“这是324死者的父母”。我的心一下子揪住了……

宋敏说,28年里,南京市公安局8任局长、9任分管刑侦的领导和7任刑警支队领导都关心关注这个案子。案件始终在往下推进,专案组也一直存在,一批人离开,就会有新的一批人补充进来。

新技术助力锁定嫌疑人

在新的刑事科学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警方侦查办案之后,专案组发现有嫌疑人员,就带上相关生物检材,到公安部做比对检验。1998年,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国较早建立DNA实验室,2002年实验室成功检出此案现场检材DNA数据。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党委副书记、刑科所所长黄伟说,得益于当年侦查人员的细致现场勘查,成功提取到案犯遗留的痕迹物证,保留了破案的希望。

时间到了2018年,江苏省公安机关针对命案积案开展专项行动,当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成立“1992.3.24”命案积案侦破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民警进一步充实做强案件侦查专班,固定人员、集中办公,明确“案件不破、人员不撤”的要求,全力投入到新一轮的侦破工作当中。

2020年2月19日晚,案件取得重大突破,刑警支队刑科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组数据与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DNA信息极为相近。专案民警开展了大量排查并连夜进行比对。再经走访发现,一个叫麻某钢的人符合嫌疑人特征。2月22日夜12时许,法医王旻东完成检验后传出激动人心的消息,麻某钢的DNA数据与犯罪嫌疑人生物检材的DNA完全一致。据澎湃新闻

对话/

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凶手麻某钢:

“我知道后果,必死无疑”

28年前一个雨夜,“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的凶手麻某钢,用冷血、凶残、卑劣与狡诈,给自己54岁的人生划了一道分水岭——前半段顽劣蹉跎,后半段苟且偷生。10月26日,一审宣判后的第12天,长安君在看守所内与麻某钢独家对话。

记者:近来这半年多,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麻某钢:怎么说呢,现在我判了,判了以后,总归想活着。作为我自己,回头想想犯了这种罪,也确实不可饶恕。20多年,我心里确实忏悔,对女孩的老父亲、老母亲。细讲的话,确实,我就(开始磕巴)……我确实做了,不管我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毕竟是我造成的,在我心里我还是承受不了这个,那只能忏悔,我也挽救不了生命,我挽救不了。

记者:当年搭讪被害人是出于什么心理?

麻某钢: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好奇,我文化水平低,我想文化人风格、讲话、做事,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之前没有接触过其他女大学生。

记者:有朋友说当年的嫌疑人画像很像你?

麻某钢:这个画像从出来到今天,我没看见过。我回答他说,像我,像我好啊,那说明我是大英雄啊!但我心里当然害怕啊。事后我想,他能和我讲,说明他确认不了。

记者:案发后有警察来问过你?

麻某钢:有,案发当月。

记者:当时你是有机会坦白的。

麻某钢:哪想坦白啊,我得掩盖。尽量装得像没事人一样。那种心态,常人不太理解。杀人犯,是要被枪毙的呀。我知道后果,不是法律中的那种后果,我想到的就是死。必死无疑。

记者:怎么评价这28年的生活?

麻某钢:说句实话,这28年确实不好。很复杂,可以讲,还不如早点抓到呢。从做了这个案以后,前半年基本惶惶终日,那个时候我爱人想要孩子,但是我一直在推——万一哪天东窗事发,怎么弄啊?对吧。这28年,前四五年我很慌,七八年以后了,觉得好像平淡一点。一直拖也拖不过去了,然后正好搬家,从石鼓路搬到九华山,后来环境也换了一下,觉得自己心理上感觉安全一点。后来我老婆问我,养个女孩怎么样?我说就要女孩。

据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