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奋斗在幸福路上——网络主题行侧记

2020-12-12 16:41:20来源:中国青年网编辑:陈昶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 王文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告别贫困 拥抱小康。

近日,记者随“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看乡村巨变,聆听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真切感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深情牵挂。

沧桑巨变看神州

“2019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2600元,比2014年增长了近7倍,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8%,全村仅剩的4户11人也将在2020底实现全部脱贫……”这是湖南省凤凰县竹山村脱贫攻坚的辉煌成绩。

竹山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幽坐凤凰昆仑峰中,三面环水,泉水叮咚,古典别致,苗歌扬醉。但全村294户4个村民小组11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65户272人。

穷则思变,变则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引领下,竹山村把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特色产业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集休闲、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湖南省凤凰县美景。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如今,竹山村特色店铺林立,石墙青瓦相映成趣,看农耕演示、舂碓、磨豆腐、唱苗歌、编草鞋等传统工艺……一脚踏进竹山村,就进入了湘西苗族人土风情、民族文化、典迹遗存堡寨“博物馆”。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让“非遗”舞动起来,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一个记得住乡愁、走进来、留得下的“梦里湘西”。

湖南省凤凰县菖蒲塘村柚子园。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不仅如此,在湖南省沅陵县明溪口镇胡家溪村,“玫瑰女孩”胡春燕身残志坚,依托直播带货实现脱贫致富,她的精神鼓舞激励着脱贫致富奋斗者们。

湖南省沅陵县“玫瑰女孩”胡春燕。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在湖北省秭归县,鑫勇泰电商负责人颜勇致富不忘乡亲,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逐梦人生,作为“新农人”的代表,为他们身上闪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点赞。

中科大博士段旭旭放弃百万年薪,一心扑在梨园里,经过5年打拼,实现砀山酥梨产业链链链生金,产品畅销海内外。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优先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带动 53 户贫困户摘掉了“贫困帽”。

方福堂是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福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身残志坚,靠艰苦奋斗打拼出远近闻名的花海世界,如今花卉基地流转土地290余亩,大棚200个。他致富不忘本,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发放合作分红等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在他的带领下,诸多贫困户走上创业之路,成为致富带头人。

“菊姐残疾人手工坊”成砀山县残疾人的创富工厂,负责人杨秋菊带领残疾人、贫困户、留守妇女编织着自己的“幸福梦”。

安徽省砀山县“菊姐残疾人手工坊”。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怀远石榴誉满四海,近5000亩的安徽天兆石榴基地辐射周边兰桥、唐集、白莲坡3个乡镇7个行政村,在石榴产业带动下,“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带贫减贫。

在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幸福路两侧店铺林立,红墙青瓦相衬,兰考三宝、花生酥、手工玫瑰醋等旗帜随风飘扬。推开“幸福门”,青砖铺成的院子里,幸福树高高挺拔,一座美丽的田园风情院落呈现在眼前。

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幸福门”。资料图

在甘肃省高原深处,一条条水泥路铺到村前屋后,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彻底告别了土路,祖祖辈辈的期盼终于变成现实。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路走来,踏足之处,满眼沧桑巨变,这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交出的一份金灿灿“脱贫答卷”。

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通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扶贫政策、措施和机制滴灌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脱贫致富数字化,一家家、一批批贫困户甩掉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奔上致富路。如今,他们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田地当农民,在企业当工人,到商铺里当商人,农工商同步发展,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让群众从口袋‘富起来’到脑袋‘强起来’,实现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

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也回来了。

同心奏响“大合唱”

11月18日,灿烂阳光洒满湖南省湘西州苗寨十八洞村,幸福人家客栈、初心土特产和精准坪广场游人如织,记者走在人群中,聆听着脱贫攻坚的故事。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贫穷,刻在十八洞村历史上。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十八洞村是生动见证。

如今的十八洞村,产业兴旺、乡村文明、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提高至2019年人均纯收入14668元。

人民不会忘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牵挂,赶到十八洞村。在村里,总书记揭米缸、摸铺盖、看猪栏,与大家拉家常话发展,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从找准“贫根”到开出“良方”,开创脱贫攻坚新路径。一项项振奋人心的发展规划,一条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举措,一个个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先后落地见效。

站在决胜时刻,回望过往,我们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调研企业时的嘱托殷殷。这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具温度的动员。

闻令而动,强力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随之,全党、全社会奏出脱贫攻坚“大合唱”最强音。各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取得了扎实成效,为全面打赢收官之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企业开展企县、企村合作帮扶,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子,一对一帮扶。

各地集中资源,同向发力,多元施策,精准投入,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到点上,帮到根上,实打实帮扶,心贴心服务。

涓涓细流,汇聚成攻坚合力。全国上下齐心,凝聚成脱贫攻坚磅礴力量。

按照不落一村、不漏一户的要求,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成功实践,党的好政策为本,人民群众自力更生为体,社会各界帮扶为用。”安徽省利辛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培仑说。

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湖南省十八洞村,党在我心中。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湖北省兴山县,“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脱贫攻坚过程中,兴山人民在群山万壑中发奋图强,念绿色的山水经,走时代的开发路,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主通道。兴山县紧紧围绕产业抓党建,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他们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脱贫增收项目上,党员示范引领在岗位上,农民富在产业上,通过“支部+党员+基地+社员+农户”管理模式,把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增收的好路子。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通过山上山下融合发展、皓月繁星交相辉映和人文生态内外兼修,如今,兴山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兴山版“富春山居图”栩栩展开。

“‘一抓三带’,即抓班子、带支书、带队伍、带发展,把第一书记的四项职责集成化、具体化、生动化。”河南省西华县第一书记秦倩充满深情地说,“抓班子强根基,为孙庄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徐书记,去家里坐坐吧,我们想您啦!……”在湖北省秭归县一山村路旁,一位大姐诚邀路过的县委副书记徐本禹去家里做客,情真意切,令人印象深刻。

“勤劳致富奔小康 ,感谢政府感谢党。”兴山县水月寺镇,高岚村小溪沟易地搬迁开创红红火火新生活。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文坛 摄

“产业扶贫过程中,一批批乡贤能人走向前台,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他们扎根农村,在广阔天地里,干出了一翻大事业。在他们示范带动下,一批‘新农人’脱颖而出,这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队伍,播撒了为民思想,探索了路径和方法。”河南省扶贫办一位干部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湖南省湘西州一位基层干部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