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冬季疫情零星散发影响,我国多地中小学生提前放寒假。“学校不开门、保姆回乡了、老人不敢跨省跑……”一些家庭面对提前到来的假期慌了手脚。
记者在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课外辅导班、“小饭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关闭,给双职工家庭带来不小压力,学校、社区的支持对解决看护难题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显重要。
依靠老人撑起家 8个摄像头看护“宅家娃”
本周起北京所有小学生进入假期,不久前顺义某“小饭桌”开办者一家出现疫情,让人们对“小饭桌”安全更加担忧。在黑龙江、辽宁等地,幼儿园、“小饭桌”、辅导班等一律关停。部分家庭由于疫情不便将外地老人接来,孩子只能独自在家。
在河北保定竞秀区居住的吴女士有10岁和4岁半的两个孩子。“突然放假,孩子们都回家了。这个时候特别依靠老人,又担心老人太累。所以我们给孩子报了很多网课,辅导功课的同时减轻老人压力。”
河北易县的王安民和妻子都在北京工作,上小学4年级的孩子放假后留在当地由老人照看。“孩子特别宅,每天在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玩手机,生活比较单调。我们希望能早点回去陪他。”他说。
黑龙江哈尔滨的家长杜女士相信孩子的自理能力:“我和爱人都要工作,老人都在外地。以前寒暑假,我把孩子送到托管班,中午可以管饭。现在托管班不能去了,孩子也长大了一些,可以在家照顾自己。我们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远程照看。”
辽宁沈阳,56岁的田萍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当地疫情出现反复后,不仅女儿、女婿十分忙碌,她自己也忙得不可开交。学校放假后,8岁的外孙独自在家。“虽然孩子很懂事,我们还是在家里安装了8个摄像头,可以随时监看孩子的情况。”她说。
线上家访问冷暖 社区互助能抗压
部分地区中小学寒假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到两周不等。针对学生居家生活可能出现的困扰,教育部门在放假前做了不少准备。在把学生“放归”的同时,要求老师全员到岗,通过寒假作业、线上家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寒假作业花样多。邯郸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处处长侯朝发说,随着河北疫情形势突然紧张,邯郸市中小学比原计划提前近20天放假。在加快教学进度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通过合理安排寒假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教育部门与电视台合作录制了‘寒假生活'专题节目。”邯郸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苑秀中说,寒假期间每天播出一期,内容包括品读经典、年俗文化、家务劳动等,其中还有20分钟的广播操时间。
——线上家访问冷暖。北京市要求学校通过“在线家访”的方式,对每位学生居家的情况进行了解。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旭冉介绍,对学生的家访内容包括询问学生和家人的身心状况、居家安排和困难困惑等。针对有家长反映的亲子关系紧张、孩子自律性差等问题,会进行个别指导。
邯郸市丛台区和平小学四年级四班班主任马腾飞说:“对由老人看护的孩子,我们会特别给予关注,包括作业答疑等,学生如果遇到学习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直接向各科老师提问。”
——社区互助伸援手。哈尔滨市道外区民强街道文化社区主任助理穆妍说,社区微信群里有人相互交流,相互托管孩子。一些家长上班时将孩子放在社区图书室,由社区工作人员临时照看。
“老师们专门留了个性化的假期作业就是让孩子‘减肥’,我们和邻居孩子相约锻炼。”一位家长说,在坚持上班的同时照顾孩子压力不小,邻里间互助交流很有帮助。
切勿盲目上网课 精细化管理可探索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防护常态化背景下,一方面对家长的育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呼唤提高社会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适当开放托育机构、搭建社区互助平台等方式给予家庭支撑。
“小学三年级以上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不必盲目报网课,让假期变成‘学期’。”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的贺国卿认为,假期是学生巩固知识、扩大阅读、锻炼身体的良机,家长可利用居家学习的契机促进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沈阳某小学教师张晓宁提出,要避免孩子独自在家出现生活作息紊乱、安全隐患等问题。她建议,在提前放假的地区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特别是对警察、医生、社区工作者等疫情期间任务重的人员要有所安排,这样既能保证职工正常的工作状态,也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保定市竞秀区妇联主任科员支如欣建议,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可以对家庭限流开放一些体育活动场所,以舒缓妇女、儿童的身心压力。此外,符合一定防疫要求的民办幼儿园、托管班等机构也可限流开放。
沈阳市铁西区教工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张宇丽等受访人士建议,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等搭建互助式的、自发式的“抱团取暖”平台,从而形成社会合力。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探索建立同小区多户低龄儿童家庭互助组织对辖区内的孩子进行看护。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杨思琪、王莹、赵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