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创建新中国的过程中,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方法和路径,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这一伟大制度的第一次实践,则要从1936年的宁夏说起。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红军西征纪念园有一座雕塑,创作灵感来自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著作第一次系统地将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介绍给了全世界。
这本书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在同心县采写完成的,这其中就专设了一章来描写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的诞生。
在《西行漫记》中,这一民族自治政府的成立被斯诺称为是“在宁夏看到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1936年5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开始西出陕北、挺进甘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在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研究员 杨文元:中国共产党当年还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在他们心中装的是56个民族的大中国,我当年非常的震撼。
1936年6月27日,红十五军团攻克豫旺县(今同心县)的下马关,在那里建立了陕甘宁省豫旺县苏维埃政府,随着各乡村红色政权相继建立,选举成立豫(旺)海(原)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条件基本成熟。
在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的北部,坐落着这样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清真大寺,它有着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回汉两族文化的交融。
1936年10月20日到22日,在它的上房举行了为期三天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
原同心县党史办公室主任 马占珍:整个同心的大街上,有四五百人,有党的领导,有农民,有商人,还有手工业,还有宗教人士,所以它的代表是非常广泛的,全局是完全采用了民主选举的方式。那时非常的简陋,他每个人拿个碗,投豆豆到一个小碗里面,数豆豆,数豆豆。最终马和福当选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
就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诞生了。 出身贫苦的回族农民马和福,在和红军的接触中,他见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便主动接受了红军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并在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他带领大家选举出37名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发表《告北圈子四周围同胞书》,号召组织回民解放会、宣传红军抗日救国主张,武装保卫自己,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大家还讨论通过了《新土地法》《新婚姻法》《减租减息条例》等政府法规。
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讲解员 买晓仙:我们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是父母包办婚姻。当时我们这边有一个老地主,穷困人家的那个女子他就想要纳来做妾。红军就征求这个女孩子的意见,说你自己来选择,这个女孩子就说,我喜欢的是我想要嫁的这个人,不是那个有钱人家。当时离婚条例、结婚条例,就进行了新的完善和改正,所以当时也是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原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长孙 马永红:我爷爷坚信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的为穷人谋福利的党,这就是他的信仰。
22年后的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宁夏各族人民坚定跟党走,开启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从三西扶贫、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到西部大开发、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精准脱贫攻坚战,宁夏各族群众迈向新生活。
今天,曾经因为干旱导致深度贫困的同心县,通过三级扬黄、七级扬黄,将黄河水引到这里,开发了55万亩水浇地、33万亩节水滴灌农业,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在一步步展开。
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党总支书记 冶学云:我们同德村是2012从山里搬迁到扬黄灌区的生态移民村。多年来,在党的各项回民政策帮扶下,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化水泥路搭到村民家门口,幼儿园、小学、村卫生室一应俱全,村民都住上了大瓦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2020年全村实现了脱贫出列,今后我们村将带领村民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总台央视记者 薛晨 刘豪 宁夏台 同心台 金鹏 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