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考虑,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捐献出去……”近日,一条集合多名“神医”语录的视频流传网络,被网友们讽称“神医宇宙”。大同小异的扮相、如出一辙的话术,让“神医”们瞬间破功:名为“无偿捐献祖传秘方”,实则是卖药广告。
事实上,打着“秘方”的旗号故弄玄虚,鼓吹包治百病蒙骗消费者,如此套路我们并不陌生。所谓的“神医”“大师”们曾一度活跃于电视的医疗资讯、养生节目,以科普健康知识的名义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2017年,相关部门对电视上泛滥的“神医广告”进行整顿,公布了13个被查处的典型案例。这些行动收到了不错的“疗效”,“神医”和“神药广告”逐渐在电视平台销声匿迹。
然而,“神医”们并未就此消失,转而在网络平台卷土重来。“神医宇宙”看似不约而同,实则充满套路;所谓“神医”可能并非医生,也不来自于医学世家,甚至于从主持人到神医到观众都是演员。以“祖传”、“秘方”为噱头,用科普当护身符,故意夸大甚至虚假鼓吹疗效,是他们的一贯伎俩。“神医”横行、“神药广告”泛滥不仅可能让消费者遭受金钱损失,更可能误导认知、耽误治疗。如此营销既违背了广告原则,也突破了商业底线、伦理底线,如此谋利更无异于谋财害命。对于这些新形势、新变化,监管机构当因时而变、主动作为,追踪“神医”流窜的踪迹,坚持露头就打,同时切实夯实平台主体责任。
屡禁不绝,还在于违法成本不高、惩罚机制不严。从“排毒教父”到“辟谷神道”,“神医”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曾被查处的“神医”换个马甲、换个平台又能继续招摇撞骗,如此种种,值得反思。重典治乱,猛药去疴。面对“神医神药”这个沉疴痼疾,必须重拳出击,让“神医”下台、“神药广告”下线只是第一步,顺藤摸瓜,将隐藏在“神医”背后的违规生产、销售、营销假药的产业链一网打尽,才能斩草除根、形成威慑。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神医”们始终不缺市场,手段称不上高明,套路也并不新颖,被忽悠、被蒙骗的人却不在少数,反映出一些人的健康需求和科学素养不相匹配。不信医师信“大师”,病急乱投医,对互联网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对“包治百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此种种,都给了“神医”骗子们以可乘之机,结果是赔了钱,又赔了健康。科学精神的培育、健康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却能从根本上铲除“神医”“神药”的生存土壤。就此而言,健康知识的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唯有以科学的健康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更好托举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