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畅想数字政府: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红利

2021-03-11 10:58:25来源:新华社客户端编辑:何勇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刘芳、卫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数字政府是推进数字中国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享受到的时代发展红利将越来越多。

百姓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省力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表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地方政府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数字政府集约化平台逐步完善、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步伐逐渐加快、互联互通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等,进多门、耗时长的办事经历正逐渐退出历史,无接触、全天候、高效便捷的部门协同、网络办理逐渐成为主流,百姓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省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正在形成良好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昌隆介绍说,从地方实践看,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成效显著,经常需要办理的企业注册、户籍办理、出入境办理、车辆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交通违法处理、公积金业务、人才落户、医保服务等,基本实现了各领域“一站式”服务。

网络办事逐渐成为主流

全国人大代表、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表示,随着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用的不断发挥,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日益提升。以“一网通办”为例,截至目前,延安市已实现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办)、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外网的全覆盖,形成“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协同办事体系,从多家中央和省级部门单位获取了136个数据接口,满足了政务服务数据按需调用,实现前台事项“能查、能用、能办”和后台信息“共享、共用、互认”,为打通“信息孤岛”和拆除“数据烟囱”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大数据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用凸显。

《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已升至全球第45位,比2018年上升20位,其中在线服务指数由全球第34位跃升至第9位,迈入全球领先行列。

数字政府建设正加速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表示,建设数字政府形成的整体智治体系和高效协同治理格局,有力助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孙太利委员表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了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创新了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了数字政府建设对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促进作用。

当前,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正加速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畅想未来,孙昌隆委员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未来的数字政府将呈现手段极简化和数据立体化。大家依照APP上的指引,通过简单的操作,动动手指、人脸识别、上传凭证就可以完成政务事项的办理。数据将从扁平日趋立体,越来越多的“瓶颈”“节点”“梗阻”被解除,各领域的政务数据源源不断汇总、归集、交叉、互通、共享,形成庞大的数据库。

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对于如何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郑继伟委员建议构建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和“平台+应用”的统筹集约建设模式,推动各地实施基于统一平台开发应用的机制,加快建立公共工具组件开源开放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受益的“滚雪球”效应。同时,建立国家级数字政府专项基金,支持地方设立省级数字政府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新型数字设施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维保障、升级改造、产业链构建和场景应用。

孙太利委员希望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数据共享的体制机制充分健全,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数字技术泛化更加合理,公共安全和个人权益保障方面更加平衡,数字化治理中的数据安全更有保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