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获奖之后,戏剧人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2021-05-22 18:28:53来源:新华社编辑:

5月22日,在第30届戏剧梅花奖、第24届曹禺剧本奖颁奖的第二天,主办方中国戏剧家协会按照惯例举办了获奖者和评委专家座谈会。

评委对获奖者有哪些期许和嘱托?获奖者有哪些感悟和表白?中国戏剧人又面临怎样的责任和使命?来听精彩发言——

获奖后不能脱离舞台: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

杨凤一(本届梅花奖评委、中国剧协副主席、北方昆曲剧院院长)获得梅花奖对一个演员而言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种认可,但更是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之前也有这样的例子,一获奖就在舞台上见不到他的身影了,这是戏剧界的损失。希望获奖者在今后的演艺生涯中戒骄戒躁。

李树建(本届梅花奖评委、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希望获奖演员千万不要拿架子。我们说“台上端着架子,台下放下架子”,做平常的人演不平常的戏。不要忘了,一个演员获奖有多少人给你配戏。

杨升娟(本届梅花奖得主、西安演艺集团演员)我是不可能脱离舞台的,因为我的价值就是在舞台上。我对秦腔的痴迷是骨子里的,行走坐卧都不离它。陕西老百姓很热爱秦腔,我们今年的演出任务是一千场,特别是过年时一天三场,在剧院演出也下乡演出,累得眼睛看人都很花,但很充实。前面的路很长,我会继续扎根排练场和舞台,更多服务广大观众。


秦腔《周仁》剧照

黄齐峰(本届梅花奖得主、天津京剧院演员)在未来的路上,我们不会膨胀,因为实力不允许,我们一定会虚心谨慎地前行,引用我恩师的话:“宝贝,你们要名副其实”。


京剧《狄青》剧照

深入生活,用定力和真诚对抗时间

涂松岩(本届梅花奖得主、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是我此次参评话剧《人间烟火》中的台词。作为一名话剧演员,我个人更倾向于生活化的表演状态,这更能引发观众共鸣,让他们觉得自己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和事。这便要求我们长期深入生活,保持定力,反复揣摩人物的形象和精髓,找到艺术的根源。


话剧《人间烟火》剧照

喻荣军(本届曹禺剧本奖得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戏剧创作首先应该体现作者的真诚,因为艺术本身容不得半点虚伪。我在创作中,希望观众坐在书桌对面,可以与他们交流互动,观察他们对剧本的反应。戏剧创作需要对抗时间、对抗遗忘、对抗世俗,甚至是对抗一种习惯。无论处于什么阶段,创作者都应通过戏剧这个平台与观众真诚对话,与社会紧密联结,让戏剧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李晓旭(本届梅花奖得主、南京市越剧团有限公司演员)深入一线体验生活对演员至关重要。我曾经因为排练一部戏,被安排到地方社区体验生活。在十几天的体验中,我看到了一线工作者的不易,社区中的大小事情他们无一不管,虽然辛勤,但也快乐。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人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他人付出时,内心充满了爱和阳光。这些体验和感受也帮助我在舞台上更好地展现《凤凰台》中李白这一角色。


越剧《凤凰台》剧照

守正创新,建立中国演剧体系

刘伟(本届梅花奖评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在强调文化自信的语境下,中国戏剧人不久前提出建立中国演剧学派、中国演剧体系的课题。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期待刚刚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对这个课题有所认识,在不断提升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成为建立中国演剧学派、中国演剧体系的践行者,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多作一些贡献。

陈彦(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戏剧人要有更加开放的眼光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努力建构包括编剧、表演、导演等多方面的中国戏剧体系,这个任务是严峻的。“守正创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路径。“正”是我们有的东西,但“新”是模糊的,甚至很多“新”是很危险的。艺术创新必须是站在巨人肩膀后的最后一搏,是华丽的转身,是一次蝶变,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新奇。所以,在真正考虑好该如何创新之前,不如先守正。

罗周(本届曹禺剧本奖得主、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这次我获奖的《梅兰芳·当年梅郎》是一部讲梅兰芳少年时期的昆曲现代戏,是一次从文本阶段就依循昆曲创作规律的创新尝试。它的成功证明昆曲不但能反映古典题材,在现当代题材中也大有可为,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抗疫题材和革命题材作品。这次获奖,是对包括昆曲在内的所有戏曲剧种“守正创新”的激励。

记者:白瀛、朱筱

编辑:李争艳

剧照由南京市演艺集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