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了不起的它们”有话说
了不起的它们 | 一本小学生手抄课本
06:30
它们从救亡图存的旧中国走来
它们从烽火连天的硝烟中走来
它们讲述着开天辟地的历史必然
它们见证着建党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致敬
了不起的它们
当你走进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本微微泛黄的小学手抄课本静静地躺在展台上。
课本书脊处用纸绳装订,字体工整隽秀,内容包罗万象。课本中出现的错别字,也都被一笔一划地修改了。
在那样一个信息传播不便的年代,一个小学的生手抄课本竟然涵盖当时中国疆域、水道、形势、海防等各类知识,殊为难得。那么这本手抄课本的主人是谁呢?
它的主人名叫邓中夏,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这是邓中夏像(资料照片)。
邓中夏,生于1894年,虽然是一个农村娃,但从小酷爱读书,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不仅学习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涉猎广泛、放眼世界。
1917年,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在北大他结识了任教的李大钊。从此他开始研究马列主义,并投身到反帝爱国运动中。
1919年10月,邓中夏在《北京大学日刊》上以“邓康启事”公开发表毛泽东拟就的《问题研究会》章程。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最初成员只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1920年底,北京党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陆续发展一些成员,包括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等。图为李大钊同志工作过的地方——北京大学红楼,左下是李大钊同志的工作室(均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6月1日,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少年儿童参观“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主题展。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而严谨的学习习惯,无疑为他在革命时期创办《劳动者》周刊、创建工人夜校打下坚实基础。
1925年6月19日是省港大罢工纪念日。香港工人在共产党人邓中夏、陈延年等领导下,开始支援上海人民反帝大罢工,后来罢工增至25万人,并有10余万工人离开香港回到广州。这次罢工历时16个月,是世界工运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图为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合影。新华社发
走上革命道路的邓中夏,即便是在长期的艰苦斗争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
甚至在留给身陷狱中妻子最后的书信中,他还在叮嘱要好好学习英语——“你要知道: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去寂寞烦恼!”乐观主义精神和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跃然纸上。
图为邓中夏与妻子李慧馨、孩子在莫斯科的合影。
“刻苦、勤奋、严谨、坚持”,这些流淌在邓中夏手抄本字里行间的学习精神,最终成就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学者,也映射出千万共产党人骨子里的“学习基因”。
图为南京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的邓中夏烈士的肖像和塑像。
往期节目回听:
第一集:了不起的它们 |“炸不断”的电话线
第二集:了不起的它们丨铁索铭记铁血青春
第三集:了不起的它们 | 小推车里的胜利密码
第四集:了不起的它们 | 一架纺车的非凡岁月
第五集:了不起的它们 | 你从未想过的“煮牛肉”
第六集:了不起的它们 | 揭开生死转折之谜的手稿
第七集:了不起的它们 |一份预见未来的手稿
第八集:了不起的它们 | 一把琴,一个人,一首歌
第九集:不起的它们 | 见证历史风云的列席证
策划:孙志平
监制:幸培瑜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
主播:海清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联合制作:QQ音乐腾讯影业
新华社音视频部、QQ音乐、腾讯影业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