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六大陷阱”曝光 中消协提醒:家长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

2021-07-20 08:52:11来源:人民网编辑:覃贻花

人民网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孙竞)随着暑期的日益临近,不少家长开始给孩子筹划暑期学习安排。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及不菲的培训费,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日前发布提醒,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慎重选择,并注意规避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陷阱。

《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有关教育培训服务的投诉56165件,其中合同纠纷24153件、售后服务纠纷18048件、虚假宣传纠纷3553件、服务质量纠纷3200件、价格纠纷2961件。

中消协表示,校外培训乱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纠纷、财产安全、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缺乏资质、焦虑营销等方面。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财产安全方面,中消协指出,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案例中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共计3650万元的顶格罚款。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价格欺诈。

虚假宣传也是备受消费者诟病、引发投诉较多的问题之一。为此,中消协提醒,虚假宣传主要表现在夸大宣传培训效果或成绩、夸大宣传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机构资质或者实力、虚假用户好评等方面,家长们切勿轻信。

根据教育部此前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才能开展培训,从事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中消协指出,实践中,培训机构证照不齐或者任课教师缺乏资质等问题大量存在。缺乏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师资队伍不稳、教学水平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焦虑营销也是校外培训乱象之一。中消协指出,从公交车站、楼宇电梯等实体场所,到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都充斥着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洗脑式”宣传,可谓是铺天盖地。“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广告语,引发广大家长焦虑。

对此,中消协提醒,家长对培训班的作用认知要回归理性,做到不轻信、不盲从。确需为孩子报班的,一定要提前了解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是否齐全、任课教师是否具有相应资格、其他家长对该培训机构的评价等。其中,培训机构的资质信息可通过教育部开发并管理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查询。

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课程时,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教师、费用以及退费程序等内容,并检查是否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等,避免入“坑”。

一旦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家长可通过“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投诉举报,或直接向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反映,发生消费争议的,还可以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提供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