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美丽洲”,为什么能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今晚一起探秘~

2021-11-20 20:06:34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编辑:何勇

有句话说,

中华文明,

一千年前看北京,

两千年前看西安,

五千年前看良渚。

渚,是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良渚,意为“美丽洲”。

良渚古城遗址,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初看良渚,

与任何一处种稻、划船、食鱼米的

“江南水乡”没有太多不同。

如果不是一代代考古人探索未知,

我们还不知道脚下的土地

在五千多年前,

存在过怎样绚烂辉煌的文明。

良渚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里出土了哪些精美文物?

良渚先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由中央宣传部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制作推出的

《中国考古大会》第一期,

将带我们走进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

从“良渚探秘空间”开始,

穿越五千年历史,

感受神秘的良渚文明。

《中国考古大会》首期主题海报

本期节目中,

考古推广人张含韵

将“走进”良渚遗址发掘现场,

沉浸式体验考古人的日常:

她会发现什么“文物”?

几根竹子、

一捆麻绳,

这些工具,

将在考古探索中发挥什么作用?

良渚先民

以玉为美,以玉事神,以玉为礼,

创造了灿烂的玉文化。

一毫米的微缩距离下,

良渚手工艺人能刻画多少条线?

阳刻栩栩如生的小人身骑老虎,

阴刻的手臂分毫毕现,

良渚的“神徽”

彰显出高超的制作技艺。

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没有任何

金属工具的情况下,

良渚先民如何制造出

精美的玉器?

试想一下,

身为现代人的你

如果穿越至5000多年前,

生活应该很艰苦吧?

一场沉浸式复原秀告诉我们,

良渚先民的生活,

其实超乎想象的精致:

他们依山傍水而居,

乘独木舟、竹筏在水网中穿行,

人们喜食稻米、河鲜,

日常可以使用

红色的漆器、黑色的陶器,

王的宫殿里

已经出现大型木构建筑,

贵族身上佩戴着精美的玉器,

每逢重大节日,

会用玉器进行祭祀……

这些生活场景,

是如何被复原的?

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

这一“基因”传承,

从良渚时代就能看出。

良渚先民们

创造了先进的水利系统,

高坝、低坝、人工湖、人工堤,

一套水利系统,

满足防洪、蓄水、灌溉、运输等

多种功能,

甚至还有几个人工湖,

至今仍泽被一方生灵。

良渚人民用什么材料

建造了如此复杂的水利工程?

这一绵延多地的水利系统,

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良渚文明的科学考古,

始于1936年。

在浙江省立

西湖博物馆工作的施昕更,

在家乡进行考古调查时,

于一个干涸的潭底

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

良渚黑陶的面世,

成为发现良渚文明的开始。

施昕更所在的中国,

正是内忧外患之时。

他将自己的考察成果凝聚在

《良渚——杭县第二区

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中,

同时书写下富有家国情怀的文字。

施昕更的梦想,

在后来者的努力下成真,

2007年,

一项关于良渚文明的重大发现,

更有力实证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

一把手铲,

见证中华大地“满天星斗”;

几代耕耘,

赓续中国考古百年华章。 

作为国内首档

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

《中国考古大会》

以12个遗址为主线索,

邀请12位“考古推广人”

沉浸式体验考古任务,

真实还原出考古人的工作状态,

再现千百年前

人们的生产生活片段,

让考古真正成为可知、可感、

可触摸、可参与的热门话题。

解锁考古密码,探寻中华文明!

11月20日周六(今天)

20:00档CCTV-1

《中国考古大会》震撼来袭! 

当舞台灯光亮起,

360度灯网与起伏自如的

地屏交相辉映,

仰望“满天星斗”,

如中华文明灿若星河;

俯视“山川河流”,

似文化遗存星罗棋布。

这里有一张

让你足不出户

即可“穿越”千年的入场券,

快来领取~

 “考古推广团”穿越到考古发掘现场

来源:央视一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