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12月20日电(记者吴晓颖、唐文豪)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一“奇迹”背后,离不开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广大乡村干部的辛勤付出。17日,来自四川省21个市(州)的139名第一书记在成都观看新闻纪录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不少第一书记泪洒现场。
《我们是第一书记》由新华社出品,拍摄历时两年多,以新闻素材为基础,通过电影化剪辑方式,力求为观众带来真实的“情感沉浸式”观影体验。影片通过四段故事,生动刻画了第一书记们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用热血挥洒青春、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动人事迹。
12月16日—19日,四川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村帮扶工作示范培训班在成都举行,观看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是培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片中的四川篇讲述了胡小明和罗洪两位前任和现任第一书记为大凉山孩子们解决受教育问题的故事。胡小明,曾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原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前他结束派驻,离开了博作村。
但缘分没有在这里终结,两年后,胡小明乘车翻过座座大山,又一次踏上了他曾经走过的路:“闭上眼睛经常想起我们村的孩子们,忘不了他们。”他回到了熟悉的战场,与现任第一书记罗洪并肩作战,一起打完“最后一仗”。从一个村子只有两个初中生,到全村孩子都有学上,清脆的读书声成了博作村里最动听的声音。
凉山州越西县乃托镇乃托村第一书记谢斌韬,对影片中讲述的凉山教育底子薄感同身受。“2009年在银行工作时,我看到许多彝族小伙办理存款业务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发展教育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谢斌韬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乃托村在继续做好村里控辍保学、防止返贫监测工作的同时,将通过种植中药材、扩大养殖场规模等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35岁的黄海博是交通运输部派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的第三位第一书记。从前任手中接棒后,黄海博感到责任重大:通过交通扶贫,热拉村通了硬化路和客车,村民们实现了“出门硬化路”梦想。下一步,将在村里培育更多电商“新农人”,利用电商平台外销山里特色农产品,助力更多村民实现致富梦,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今年是臧涛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虾拉沱镇扎交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五个年头,他已把炉霍县当成了自己的故乡,“正如影片中所说,实现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更加奋斗过上更好日子的新起点。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这些第一书记们要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精神,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设身处地为村民做更多实事、好事。”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委组织部已通过四川党建短信平台向全省3.4万余名现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出观影号召。四川各市(州)党委组织部近期也将结合实际采取适当方式,号召、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历任和现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观看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