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
强基础 兴产业
记者 李晓晴
道路通了,产业兴了,四川泸州市古蔺县彰德街道芭蕉村变了新模样。过去的土坯房换成了宽敞明亮的平顶楼房,烂泥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从人背马驮到处找水变成了安全饮水全覆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何光江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面子’变了,‘里子’更要变,要找到坚实的产业支撑。”
找准资源优势。芭蕉村背靠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超过90%,周边连片森林面积超过20万亩,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既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也可以发展林下种养。看着满山的绿树,何光江感慨:“有这么好的绿水青山,一定能给乡亲们带来金山银山!”
疏通产业瓶颈。“发展乡村旅游,交通基础得给力。”何光江说,原来的进村道路只是一条狭窄的水泥路,迎接外来游客,这种交通状况肯定不行。驻村工作队调研后,向县里提交了建设快速通道的报告。“路修好后,既解决了芭蕉村的出行问题,也为周边村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我们准备在村里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给乡亲们创造更多就业致富机会。”何光江说。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转向推动强村富民,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底,驻村干部选派轮换工作全部完成,全国共选派驻村工作队17.2万个、驻村干部56.3万人。他们紧握“接力捧”,带着乡亲们一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开课堂 蓄人才
记者 李晓晴
“你看,这个花椒得这么迎着光,拍出来才好看。”“这个简介得这样写,人家看了才愿意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盛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里,电商培训班正在上课。
给村民们讲课的孙海平,是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武都区安化镇孙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从不懂电脑、不懂网店运营,到把村里的花椒、中药材、山野菜等特产通过网店卖到城里,尝到甜头的孙海平感慨,“线上市场大、机会多,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去闯闯。”
农村电商作为新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但人才缺乏是一大制约因素。孙海平说,“办培训班就是要让更多的乡亲们学到本事,用双手奋斗出更好的日子!”几年来,孙海平在周边乡村举办各类电商知识培训班58场次,培育电商人才5800余人次。“积累了人才家底,咱这电商致富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孙家湾村村民马芳就是电商培训班的受益者。“过去连电脑都不敢摸,哪敢想在网上卖山货一年能挣四五万元。”马芳说,“在培训班里不只学到卖特产的技巧,关键是换了脑筋,市场需要啥产品咱就种啥样子的,现在网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了。”
如今在广袤乡村,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农村网商、网店达1632.5万家,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