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工作调研与思考

2023-06-21 07:37:48来源:光明日报编辑:张炼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调研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强调“党校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党的学校,是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科研工作方面,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取得了哪些成绩、有什么样的经验、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改进思路和举措?围绕这些问题,调研组开展了深入的系统调研。

1.坚守初心,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生力军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坚守党校初心,多年来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提升资政建言能力、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尽职尽责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任务。党的创新理论是全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的思想基础。党校作为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多年来,各地党校(行政学院)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实践,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和发展源头,推动本地干部群众增强践行这一思想的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当地贯彻落实。

各地党校(行政学院)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中,注重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面向领导干部,更加注重理论的权威性、语言的规范性,重点突出党员干部最关心的理论问题及其新发展,让大家一目了然、迅速掌握,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面向基层群众,更加注重语言的通俗性、事例的生动性,力争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讲出来,把群众最想听、最爱听的部分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生发情感认同,并转化为对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各地党校(行政学院)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地的实践,既以这一思想的科学性为地方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也通过当地的成就和变革展示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

不断加大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力度。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大使命。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自身的要求。党校教师作为“党直接掌握的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坚持以“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为指导,深化基本理论研究,助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方面,紧密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研究,拿出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用新的经验、新的理念不断丰富党的创新理论。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大时代课题、重大思想论断为研究重点,优先设置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创新性开展理论研究。基本理论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协同攻关。不少党校(行政学院)成立由校领导或者校内知名专家牵头的课题组,集众人之力、汇众人之智,确保形成拿得出手、派得上用场的成果。在科研课题设置上,明确要求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在课题申报、中期检查、课题结项各个环节,明确要求说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新进展。

始终重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夯实科研工作的同时,既要在理论方面建言,又要在实践方面献策。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是党校献策的工作重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围绕本地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中长期发展问题的战略性研究,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性研究,加强对各方面风险挑战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做好决策咨询工作。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探索构建新型决策咨询机制,立足智库类研究课题周期短、时效强、重对策等特点,改革课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完善配套经费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发挥系统优势,搭建多层次智库平台,采用多种联合形式,成立研究中心、智库中心、决策咨询中心等研究机构,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打造高质量科研和智库成果。

学员资源是党校(行政学院)为党献策的独特优势。学员来自各地区各行业,专业背景多元,工作经历多样,实践经验丰富,对现实问题有着敏锐的感知,对解决问题有着现实的思考,是决策咨询的天然富矿。各地党校(行政学院)注重挖掘学员资源,推动学员以撰写文章、参与调研访谈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机制。坚持教研咨一体化,建立教学、科研、学员管理各部门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以课题为纽带推动研究式学习,引导教师和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打通学员学习与研究的壁垒,实现学员研究报告、毕业论文与决策咨询报告之间的相互转化。

自觉捍卫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党校(行政学院)主业主课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发挥着党员干部纯洁思想、净化心灵的熔炉作用,同时也承担引导社会思潮的职责,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这就要求党校(行政学院)采取更加积极的状态、更加全面的手段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社会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党校(行政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举旗定向,坚持不懈做好社会思潮的深入辨析和解疑释惑工作,关键时刻主动亮剑,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牢固树立意识形态阵地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人,厘清各项工作中的意识形态责任,在广大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校意识,强化意识形态人人有责观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校(行政学院)打造成意识形态工作的典范。健全规章制度,管住管好“八小时以外”,引导和要求教职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党校(行政学院)的报纸杂志、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舆论载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党校(行政学院)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有力武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注重把握重大节点,提前谋划,发主流声音,抢占舆论阵地;区分不同受众,灵活运用多样表达方式,在不同传播内容中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扩大主流舆论阵地,急党和政府之所急,办党和政府之所需。

2.对标对表,深刻认识新时代科研工作新要求

对标对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对科研工作提出的要求,党校(行政学院)距离“聚焦党的中心任务,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哪些方面建言献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调研组重点关注决定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工作质量和能力的难点堵点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促进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国家得其用,社会得其益”。

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等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均衡。调研发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整体上能较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意识形态阵地意识也比较强。但是,受主观认知、能力素质等因素影响,个别党校(行政学院)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上还不够深入,缺乏体系化研究,成果不突出;有的在理论宣传阐释上还存在从文献到文献、从理论到理论现象,学理性和实践性不足;有的缺乏理论献策的意识,提供理论内参的敏锐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有的在意识形态领域还缺少善于斗争、主动应战的经验本领,在批驳各种歪理邪说上还不善于积极发声、正确发声。

决策咨询人才梯队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现实问题的复杂性、重大任务的紧迫性和科研工作的严谨性,要求“为党献策”必须拥有一批问题意识强烈、专业知识扎实、具有系统整体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调研发现,部分党校(行政学院)高素质献策人才缺乏,特别是智库领军人才储备不足,不易形成高水平献策人才梯队。有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坦言:“很多引进来的青年博士,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点资政成绩,就被挖走了”。一些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为推进智库建设,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作了不少探索,但系统性、针对性有待加强。有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专家反映,智库人才培养方式专门性、长期性和精准性的不足,消解了智库人才的政策理解度和问题敏感度,制约调研和资政研究能力的提升。另外,党校(行政学院)与决策部门、科研机构之间人才流动还存在不小阻碍,使部分党校(行政学院)智库竞争力大打折扣。

为党献策相关制度机制仍需创新完善。调研了解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建立了智库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和长期规划,但智库运行活力仍显不足,与决策部门的对接互动有待深化,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机制仍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有的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与决策部门的沟通对接上,行动不多、频次较低,对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把握不够精准、反应不够迅速,决策不到位乃至缺位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党校(行政学院)都实施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学员论坛、实地调研等教学改革举措,但个别党校(行政学院)与学员沟通仅停留在课堂上,课后深度交流不够,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未形成学员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同时,对决策咨询成果考核评价重视不够,也影响到献策的主动性和贡献度。科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内教学、科研、咨询各个部门积极参与。有的党校(行政学院)教研咨一体化机制不够健全。

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协作潜力和整体活力释放不充分。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有34家省级党校(行政学院),15家副省级城市党校(行政学院),还包括2000多家市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以及系统党校。近年来,很多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入选当地省市重点智库,在聚焦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系统的整体潜力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调研发现,横向合作不足,部分地区系统协作机制仍处于培育阶段,协作深度广度参差不齐。由于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发展水平不同,往往没有取得“1+1>2”的合作效果。另外,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调研基地是智库人才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研、田野调查、发掘地方实践案例的有效依托,可以在决策研究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更有针对性对策建议。目前省级、副省级城市党校(行政学院)分别设有科研基地或智库调研基地,但基地覆盖区域有限且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资政研究潜力的发挥。

3.面向未来,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面向未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应牢记党中央赋予的使命职责,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协作、高质量推进,深刻把握科研工作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规律,突出地方优势、党校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学员资源优势、系统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汇聚能量,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一批有理论高度、现实深度、民生温度和幸福热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

坚持精准服务决策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在制度创新、学科建设、学员开发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应该加强对地方党校(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的示范引领和业务指导。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上下更大功夫,多给党校(行政学院)交任务,探索专家参与决策调研、专家挂职、专家列席旁听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等形式,建立书面征询、调研座谈、大数据挖掘等多种形式的决策需求发现机制,实现资政服务与需求的有机统一。科学把握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科研工作和决策咨询的内在规律,明确教研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前瞻性谋划、系统性设计、整体性推进,深化科研制度供给侧改革,形成相互支撑、鼓励创新、科学规范的教研咨一体化管理体系,推动党校(行政学院)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发展。

坚持“三围绕三聚焦”,扎实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即围绕“国之大者”、聚焦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进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围绕“党之要者”、聚焦各地区各部门中心工作进行资政建言,围绕“民之盼者”、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学术优势、话语优势,引导党校(行政学院)专家学者从问题意识、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角度深化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命题,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精准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方面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设立意识形态领域重大理论性、战略性课题,当好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形成更多原创性、具有显著决策影响、学术影响、社会影响的智库成果。

坚持聚焦党的中心任务,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破题。把课题研究作为决策咨询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发挥重点课题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推出有理论深度、实践厚度、创新力度的研究成果。科学谋划重大选题,组织精兵强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营造“长研”“精研”“深研”的科研氛围,拓展研究阐释的信度、理论研究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效度,助推科研和智库成果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实施梯次化课题培育工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强化“有组织”科研咨询,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平衡发展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探索实施重大项目攻关,组织跨学科攻关、集团化“作战”。推进智库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贯通智库项目招标与委托、跟踪管理服务、成果编辑、评价鉴定、运用转化等“一揽子”的标准规范、管理措施和制度规定,不断完善咨询研究成果多形式、多渠道推广应用等制度,优化研究成果转化运用链条,畅通报送渠道,增强研究成果转化率、影响力和传播力。

充分利用好系统内外的一切“智力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有效衔接和有机统一,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决策进课堂”。注重把握智库教学成果、学术成果与智库成果的区别与联系,更好促进科研成果与智库成果的相互转化。在建设好各类成果报送渠道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决策部门与智库间的成果报送、反馈、评价和系列可溯性机制,探索建立智库成果领导批示反馈机制、智库成果应用转化的追踪机制。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下大力气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科研领军人才是党校事业的发动机、领头雁。要以科研领军人才为引领,建立跨学科、复合型高水平研究团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探索“专家工作室”等形式,以打造首席专家为引领的智库研究团队为目标,在培育智库学术共同体上取得很好成效。从整个系统来说,应该下大力气引进、选用和培养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全球战略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卓越决策咨询能力的智库型专业人才。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平台、专业化的能力培训,引导社科专家把学术话语转换为智库话语,把学术成果转化成资政成果。进一步推动决策部门与党校智库间的人才流动,推荐党校(行政学院)智库专家到决策部门挂职任职,推荐青年学者到基层单位实习锻炼。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坚持开门办智库、开门搞决策,吸纳多方高端人才智慧,通过“兼职研究员”“飞地专家”等形式,用好外部智力资源。党校(行政学院)学员既是调研对象,也是研究问题的“流动研究员”,鼓励学员参与党校(行政学院)为党献策的大局,充分发挥学员实践经验丰富、问题意识强烈的优势,以“两带来”问题为指引推动学员开展研究式学习、学习式研究,继续做好“学员访谈”“学员调查”系列,推动学员毕业论文和研究成果转化为智库成果。

坚持科学评价评估,破除机制障碍。教研咨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主体的客观性、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以及评价活动的连续性。应坚持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色与优势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推进分级与分类评级考核相结合,建立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学的教研咨评价体系,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目标。完善智库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在突出服务决策的同时,综合考虑智库在理论创新、舆论引导、服务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建立完整、科学、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鼓励并支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牵头制定符合党校献策要求、有系统自身特点的智库评价体系,对全系统的智库建设开展科学、公正、专业的效果评估,特别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特色与差异,有针对性地建立弹性、柔性评价机制,在绩效分配、津贴奖励、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体现“鼓励创新、兼顾公平”原则,保证在全系统普遍形成正向激励,激发教研人员从事献策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充分发挥在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中的“第一智库”作用,引领、组织本地区社科联、高校、社会类智库联动开展重点政策评估工作,在评估中抓实培训、整合队伍,促进决策咨询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坚持优化系统资源,创新系统协作思路和攻关模式。通过成立若干区域性党校(行政学院)科研学术共同体,有效整合系统资源。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牵头,凝聚区域党校(行政学院)力量,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各地区发展实践,以联盟专项课题为牵引,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在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服务区域振兴发展的独特作用。加强引导省际党校(行政学院)间交流,围绕智库建设工作定期召开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内的经验交流会,及时分享智库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的开放性。遴选培育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若干重点基地、重点智库,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打造具有党校(行政学院)标识度的智库品牌。

积极搭建协作平台,有效凝聚整合决策研究力量。一方面,以党校(行政学院)特色优势学科为基础,以现有教研力量为依托,以研究中心、基地为平台,整合系统内智库力量,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联合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联合举办论坛、学术交流会、理论研讨会,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地方决策咨询需求为导向,构建高效畅通的“问题发掘、理论学习、交流推广、实践运用”的决策研究运行机制。加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同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的协作献策,围绕重大主题,开展联合调研、集体攻关,将地方有益实践及时进行总结概括示范推广,联合举办智库成果发布会、推介会等。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调研组 执笔:林振义、洪向华、尹建军、徐晓明、朱培蕾、殷玉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