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与巴武装人员在加沙地带激战持续 以防长称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将“超过数月”

2023-12-15 07:31:27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郭书琼

12月13日到14日,以军和巴武装人员在加沙地带多地激战。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14日表示,为消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将“超过数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加沙民众不得不从加沙地带北部逃往南部,民众生活愈加艰难。

冲突动态

以军与巴武装人员在加沙地带激战持续

13日至14日,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和拉法实施密集空袭,至少有27人在轰炸中丧生。以军称,其地面部队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遭哈马斯武装人员伏击,造成包括一名高级指挥官在内的9名以军人员死亡。

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以及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下属武装派别圣城旅13日称,两支武装展开联合行动,在加沙地带对以军实施了伏击。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当地时间14日下午发布的消息显示,10月7日至今,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的军事行动已造成18787人死亡,另有50897人受伤。

以色列防长:加沙地带军事行动将“超过数月”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资料图)

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14日在特拉维夫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时说,哈马斯开展反以行动超过10年,在地下和地上都有设施,摧毁它并不容易,需要“超过数月”的时间。

以军从约旦河西岸杰宁撤离

据巴勒斯坦媒体14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当晚从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撤离,结束其为期3天的军事行动。

巴勒斯坦卫生部当天发表声明说,以军在杰宁的军事行动共造成至少1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当地消息人士表示,以军的军事行动给当地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当地居民已陆续返回家中。

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军在杰宁的军事行动中逮捕约60名“通缉人员”。此次行动期间,以军和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激烈冲突,至少5名以军士兵受伤。

人道局势

加沙大量流离失所民众聚集 食物短缺物资匮乏

拉法市位于加沙地带最南端,近日,随着以军军事行动的不断扩大,大量流离失所的民众聚集在拉法,使得原本就难以获得物资的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奥马尔是拉法一家慈善机构的厨师,在临时搭建的街头厨房里,奥马尔正在做饭,希望为更多流离失所的人提供食物。在临时厨房外,等待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但食物却远远不够。奥马尔介绍说,绝大部分来这里寻求食物救济的是从加沙地带北部转移至拉法的民众,他们很多人在冲突中失去了住所还有亲人,居无定所。同时,很多拉法当地民众的生活也难以维持。

加沙地带人口大约230万。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约85%的民众流离失所,人道主义危机仍在不断恶化。

凄风冷雨 加沙地带流离失所者境遇令人揪心

12日起,加沙地带迎来新一轮降雨,这让原本就恶劣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的一处临时避难营地,简易的帐篷在风雨中飘摇。甚至有流离失所者根本没有像样的帐篷,一家人只能蜷缩在一片尼龙布下。

即便那些有帐篷的流离失所者,也要时刻关注篷布的积水情况,无奈帐篷四处漏风,还有水从缝隙中流进来。更糟糕的是,没有洗澡的地方,甚至上厕所也要走一公里。尽管有人在露天售卖罐头,但对这些流离失所者而言,实在是难以负担。

国际呼声

联合国官员呼吁结束围困加沙以提供足够援助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总干事菲利普·拉扎里尼13日在第二届全球难民论坛上表示,加沙地带人民正面临几十年来最黑暗的历史。应结束对加沙的围困,以便为当地人民提供足够的援助。

△当地时间12月13日,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总干事菲利普·拉扎里尼在全球难民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拉扎里尼说,目前大部分加沙居民都处于流离失所状态,原来人口20多万的加沙南部城市拉法目前集中了超过100万人,成为一座“帐篷城市”。近东救济工程处开办的学校等设施中居住着大量流离失所者,工作人员提供的援助很快将枯竭。

拉扎里尼表示,加沙人民正面临几十年来最黑暗的历史。在无休止的轰炸面前,人们的时间和选择正迅速减少。他呼吁立即在加沙实现人道主义停火,结束对加沙的围困,以便为当地人民提供足够的援助。

联合国儿基会:加沙儿童处境非常糟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东和北非区域主任阿黛尔·科德尔近日在接受央视记者线上采访时表示,冲突已经导致加沙地带大量儿童死亡及受伤,随着冲突加剧,死伤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很多儿童举目无亲、流离失所,生活在巨大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下。她呼吁国际社会对儿童多一点关注,并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

阿黛尔·科德尔强调,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儿童享有生存权、受保护权、获得食物及获得基本服务等权利,但不幸的是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无辜的儿童大量死伤和流离失所。她呼吁国际社会向各方进一步施压,大幅增加对加沙地带的援助物资车辆等,以保护加沙地带儿童的权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