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视界丨数字文博,玩这么花是吧?

2024-05-27 08:10:18来源:天府新视界编辑:梁庆


你从多近的距离看过三星堆?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在四川展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四川造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模拟的博物馆展厅,逼真的三星堆文物,超高清的技术让观众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获得VR体验,宛如“亲临”三星堆。

这是一种“贴脸”式的沉浸体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观看文物、感受文博的方式。那些静静躺在博物馆展柜里的三星堆青铜器、金器、玉器等,不易察觉的细节凹凸、划痕,乃至锈迹,经由数字技术被记录与放大,让文物仿佛触手可及,带来震撼之余,更感受到岁月雕刻在器物上的斑驳与沧桑。从此,冰冷的青铜也有了温度。

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此次,四川带着深厚家底参加文博会,浓郁的巴蜀文化分外吸睛,而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在文博领域的运用,更是让人“脑洞”大开。丰富的考古成果、文物资源,延展出一种基于几千年深厚历史的文化创新之路。由此衍生出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让千百年的历史、千万里的距离触手可及。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自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以来,人们好奇的眼光从未离开三星堆。每逢节假日,“堆堆”家往往一票难求,在密集人潮中抢着与三星堆文物合影,相信是不少人印象深刻的记忆。

但是事实上,“堆堆”并不总是待在鸭子河畔,它也经常到世界各地“出差”。一方面,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金器一经亮相,便引发连连惊叹;另一方面,基于三星堆文物和各种研究成果的数字化产品,也让那些没法亲临展柜的人们过了一盘“眼瘾”。

在尝试新事物方面,“堆堆”向来走在前列。除了亮相深圳文博会、目前正在全球巡展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几天前的第八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上,《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裸眼3D视频同样成为四川展馆的“门面担当”。青铜神树上最神秘的“第十只鸟”,以粒子的形式围绕神树盘旋,随着镜头的纵向拉伸,三星堆博物馆静谧且壮观的全景画面,在沉睡数千年后,一醒惊天下。

视频运用三维视效动画、国际化粒子特效、骨骼绑定等数字化手段,将三星堆17件精选文物串联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旅。


观众观看《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裸眼3D视频 摄影/C视觉 李强

其实,从2016年起,三星堆博物馆就已先后实施三期文物数字保护项目。从早期的移动平台“云直播”,逐渐扩展为更多样化的文物数字资源的二创展示,从严肃的文物中具象出更加鲜活的形象,真正让文物“开口说话”,再现古蜀文明神秘面纱之后的绝美。

去年7月26日建成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同样体现出“堆堆”的数字化愿景:将文物、遗迹和智慧城市融于统一的智能生态系统链,突破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藏品的展陈方式,扩展展陈内容,提升与游客的互动,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神秘璀璨的古蜀文明。


事实上,四川在数字文博方面的尝试,远不止一个三星堆。数字化的理念与技术,正一点一点渗透进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和运营中,成为四川博物馆的一种常态:从文物的高精度采集,到建立文物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对文物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为数字化成果广泛地运用在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导览服务、文化传播、文创开发等多个领域打下基础。

成都博物馆打造的成博5G+智慧文创馆,推出5G+VR全景直播支持在线博物馆漫游、5G+AR帮助文物修复、5G+AI个性化定制文物讲解、5G+感知提高安防水平等功能,探索数字博物馆的更多可能。通过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沉浸式投影模拟真实场景、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通过各种多媒体元素营造出真实、具体的历史场景或文化氛围,增强文物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2024年文博会四川展馆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摄影/C视觉 李强

当游客走进三星堆的“近亲”——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时,相信不少人会被VR精灵小金吸引。作为一位数字讲解员,小金带领观众穿梭在立体的场景中,告诉大家金沙来自什么地方、取得了哪些成就。作为全国7家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藏品、数字资源、文物自动三维建模、博物馆运营管理为主的核心数据资源,都在“最强大脑”——“智慧金沙”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统一管理之下,有序高效地运行。

四川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展厅虚拟漫游、文物3D建模、4K高清讲解、H5游戏互动体验……如今,各种新技术纷纷在省内的博物馆中落地,逛博物馆,这件过去听起来多少有些枯燥的事情,正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和趣味横生。

当我们探讨博物馆日渐成为“网红”时,或许除了人们对文物、对历史本身的热情之外,更有博物馆自身对时尚、对前沿的主动追求。


你以为,数字文博就到这里了?

事实上,伴随着各项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探索和成熟,数字文博带给我们的惊喜远远超出想象。走出文博会四川展馆,我们从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同样能看见数字文博的创新“潮涌”。

在北京展区,吸引众多观众排队感受的沉浸式体验IP场景“如梦·守护神”,将视角聚焦到中国古建筑屋檐上的“五脊六兽”,通过对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无感交互、多人互动等前沿科技手段的融合利用,把曾经“高高在上”的神兽们拉到观众眼前,而观众也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与十大神兽、骑凤仙人们产生了“交集”。

最近,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爆全网,也让不少人对新疆风光心生向往。文博会新疆展馆带来了克孜尔石窟、龟兹洞窟体验式沉浸式场景,观众们虽身处华南深圳,却能够深入这些大西北的古老石窟之中,获得比走进洞窟参观更好的光效与细节体验。在做好石窟本体保护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石窟艺术之美,这样的“深度游”难怪让人挪不动脚步。

数字文博,或许不仅仅是好看这么简单,它更是在尝试搭起一条文物走进现实的路。它们不只是在博物馆的展柜里静静讲述历史,更在切切实实地参与我们的生活。


峨影数字电影创新应用实验室搭建的移动放映厅 摄影/C视觉 李强


当有千百年历史的文物纷纷“触网”,数字化与文博事业发展之间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回到文博会四川展馆,除了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的“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展柜中还陈列着来自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等古蜀文物复制品,以及在“蓝色星球最后一片净土”稻城发掘的,13万年前旧石器时期皮洛遗址精美手斧手镐复制品。

作为双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四川遗址,3D打印技术让来自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稻城皮洛遗址独一无二的文物生出许多“孪生兄妹”,高度的细节还原,让这些“兄妹”们能够代替文物去“出差”,或者进行修复研究,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而从更广阔的文化产业着眼,文博资源的数字化无疑为文创开发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充足的养料,为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找到了与广阔的时代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让传统走向现代,让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出文化生活的丰富与繁盛。

今年3月19日,以古蜀金沙文化为灵感而设计的联动皮肤“海月-金乌负日”正式走进“爆款”手游《王者荣耀》;而在去年12月20日,米哈游旗下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发布与三星堆博物馆合作推出的游戏内容道具,提供给全球玩家限时领取,以新颖的联动方式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数字化就好比一双翅膀,让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人们能够借以感受古蜀文明魅力。从另一个意义上说,科技的手段正帮助克服语言、文化与地区的隔阂,在一个更广阔的维度上,开启古蜀文明的世界意义。

目前,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保护工作进展顺利,通过不断发掘“古蜀文明+”“博物馆+”的创新表达,让大众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随时随地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将有助于提升古蜀文明的大众参与度、传播度和国际知名度,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热。


本期话题

你见过什么好耍的数字文博项目?评论区聊一聊~

福利时间

①关注天府新视界公众号

②在本文评论区留言,点赞前30的网友将获得由新华文轩提供的50元无门槛图书券一张。快来关注+评论+转发三连吧

撰文/ 成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