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公务员身份,变卖北京房产回到农村建设民间博物馆,她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2024-06-22 14:47:22来源:湖南日报编辑:杜馥利

走进湖南澧县甘溪滩镇甘溪村的溪上美术馆,迎接来客的是一场美学与文化的洗礼。这是山野之间一座妙境,古朴精巧的建筑群,与群山相衬。表情形态各异的傩面具,明清时期的木雕、水陆画,农村早已难寻踪影的陶坛、竹编、木屐等生活器具,在这里安然自得;院子里,工匠师傅借着天光,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木雕上的裂痕……

建设这样一座体量庞大的场馆,耗尽了3位创办人的青春与心力。其中,雷鸣、雷亮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甘溪滩人;雷亮的妻子、湖北籍姑娘秦香,在此坚守了近3000个日夜,早已把这里当作另一个故乡。

变卖房产,从北京回到农村——

“不留后路”全心全意建设溪上美术馆

回到甘溪滩,是秦香人生中一次最重要的决定。

出生于湖北随州的秦香,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镇企业家。他带着一家人从乡村奋斗到镇上,又带着周边百姓种植香菇致富。

父亲的言传身教,在秦香心中埋下一颗担当奉献的种子。

秦香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做了公务员,与大学同学雷亮结婚,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小家,在旁人眼里已走到“人生巅峰”。

但秦香并不满足。

雷家兄弟热爱收集古董,受此影响,秦香也喜欢上这些古旧器物。“刚开始觉得它们脏兮兮、灰溜溜,后来通过两兄弟接触了很多民俗研究的专家学者、美院老师,懂得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慢慢发现它们的魅力,原来民间文化是如此灿烂!”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雷鸣决定回老家打造“溪上美术馆”,陈列展出这些收藏。“这些民间艺术的瑰宝,绝不能蒙尘。咱们可以对藏品进行深入整理研究,或许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那样的人。”被大哥说动,心中的种子破土而出,秦香决定回到甘溪滩,参与创建美术馆。


秦香推介溪上美术馆暑期游学之旅 来源:溪上美术馆视频号

这一想法遭到娘家父母反对——辛辛苦苦拼进了大城市,现在却说要回农村,这不是胡闹吗?

秦香心意已决。她给父亲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详细讲述自己的理想和规划,又请自家兄弟做父母思想工作,总算勉强让父亲点了头。

2016年,秦香、雷亮辞去工作,瞒着父母变卖北京的房产,带着女儿回到甘溪滩,全心全意投入美术馆的建设。

不久,秦香的父母前来看望女儿,本就心中不理解的他们,看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更艰苦、建设比想象中更困难,黑着脸回了家,一连好几年都生气不理她。后来得知他们卖掉了北京的房子,更是气得直训她“不留后路”。

追寻理想,在坚守中毅行——

“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勤劳奋斗”

怀揣满腔热血来到甘溪滩,然而追寻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

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溪上美术馆的持续运营。每年,溪上美术馆耗费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和维护场馆、添置和修复藏品。雷鸣是个理想主义者,天马行空的想法层出不穷;秦香和雷亮跟在后面,将雷鸣的想法落地,维持美术馆运营。

“每天一睁眼,几千元的开销等着,建设高峰期一天更是要上万元支出。”秦香一项一项列举,展厅里的画保持干燥要24小时除湿,木头防虫防潮要刷桐油,新收来的木雕和画作需要工匠修复……“一旦疏于维护,也许一夜之间画就长了霉,木楼木构也会渐渐腐朽。”

做餐饮、开民宿、卖农产品,能“搞钱”的法子都想尽。这个过去坐办公室的白领,现在天天与鸡鸭鹅猪、瓜果蔬菜打交道,精打细算过日子,“成了一个真正的农妇”。

秦香打包腊肉等农产品 来源:溪上美术馆视频号

作为溪上美术馆的大管家,秦香操心馆内的吃穿用度,还要处理馆外的人际关系。

修建风雨桥时,美术馆前要清淤整修水渠,秦香费尽口舌,才说服施工队放弃“平齐工整”的工业化审美,不用水泥而用山石砌筑水岸,溪流潺潺,优美自然。

附近有村民要整修院墙,秦香好说歹说,总算劝对方放弃了水泥墙,改用土砖。墙砌好后,野生的风车茉莉沿着墙脚攀上,尽显乡村情趣。

乡里的腊肉香肠、古法腌菜、炒玉米粒受城里客人欢迎,秦香发动村民一起种养加工,带动大伙增收。公公在建设中受了伤,每天跛着腿下地种菜;婆婆中风康复后,也帮着打理各种日常。一家人从早到晚忙得没个坐下的时候。

最叫人头疼的是大量藏品的整理和研究。“目前,我们只完成了‘荒野拾珍’这最基础的一步。让这些老物件散发光芒、展现价值,进一步成体系地整理民间文化,还有大量工作等着完成。”秦香说。

馆内藏有大量常德木雕花板,秦香开设“有板有言”视频号,抓着雷鸣一期一期录讲解视频;和雷亮一起为藏品拍照、修图,登记造册,以便研究和展示;3人一起开设研学、美术课程,陆续举办纸扎艺术展、土家婚嫁展、湖湘木雕展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里里外外的事,秦香都在打理,颇费心力。众人最关心的是她的几个孩子——原本可以在北京长大的娃,却来到穷乡僻壤,岂不耽误了前程?

大女儿童年在北京度过,来到乡里不适应,提出要回京上学。秦香尊重孩子的决定。小女儿和小儿子生在乡间,天天风吹日晒,泥巴里头摸爬打滚,秦香觉得也很好。“一家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勤劳奋斗,言传身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教育。”秦香说,现在两个小娃常常模仿民间艺人、外来客人的言行举止,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客人解说,范儿十足。

同女儿置气的父母再次来到溪上,看到这些精美壮观的建筑、保存完好的藏品,听到学者、专家、游人对溪上美术馆的认可,态度逐渐转变。母亲总是变着法儿给秦香塞红包,从经济上给予溪上美术馆不少支持。

守望乡土,传承湖湘文化——

“我们是被时代选择的一群人”

再焦头烂额,也不敢撂挑子。秦香说,时至今日,溪上已不再是雷家的私有物。“守护好这方水土上的民间文化”,已经不是选择,而是责任。

秦香常把“我们这方水土”挂在嘴边,仿佛自己是从小生发于甘溪滩的一株植物。

农村出生的她,骨子里有着对田园的热爱与亲近。她以青年人的好奇、女性的细腻观照和记录乡村的美丽,同时用知识分子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发掘和研究周边的民俗文化。村里有人去世办丧事请道士,秦香跑去“看热闹”,因为“渡亡法事是这方水土上保存最好的文化现象”。

“文化附着在生活之上,是生活方式的积累。”在与自然相处、融入当地生活的过程中,秦香对自己所研究和整理的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思考。

溪上美术馆少有名人字画,多的是农耕器具及本土仪式器物。在秦香眼里,馆藏的大量巫傩面具、水陆画、造像等看似“怪力乱神”的民间民俗,折射着早期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阐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原始而质朴。溪上的馆藏,承载的是祖先们的勤劳与智慧。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思考,雷家兄弟和秦香逐渐捋出一条文化线索。“从最原始的巫傩文化到儒释道影响下的绘画与雕刻艺术,再到农耕生活中的诗礼传家,在大量实物的整理收集中,我们发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梳理了长江流域以南的文化脉络。在这条脉络中,湖湘文化非常重要,常德片区的文化尤为精彩。”秦香说,沅澧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这方水土上的民间文化丰富而又灿烂,值得更加深入挖掘研究。

“我们是被时代选择的一群人。”秦香说,“建设溪上美术馆、传承湖湘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份责任一旦扛起,就不会放下!”她希望带动各方力量参与进来,共同把溪上美术馆打造成一所文化研究机构、一个湖湘文化展示窗口、一个传统田园生活的美学综合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