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视界丨如果将志愿变成热爱与专业

2024-06-27 08:15:39来源:天府新视界编辑:覃贻花


高考志愿怎么填?什么专业前景好?6月23日,四川省2024年高考成绩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开始为选哪所大学、读什么专业忙起来了。

高考志愿填报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第一次开始走上和以往不一样的路,考生与家长在短时间内接受和处理大量此前并不熟悉的信息,需要做出影响深远的决定。

为了帮助学生考虑周到、慎重决策,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面向高考生免费开放“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基于招生、就业、调查、测评等大数据,结合深度专业和职业解读,提供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各类高考志愿规划咨询服务也应运而生。日前,某网红机构3小时“收割”2亿元的消息冲上热搜,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生意”引发广泛讨论。

那么,高考志愿填报真的需要购买动辄上万元的咨询服务吗?


“xx专业最有‘钱途’,避雷xxx、xxxx等专业。”随便点开一条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短视频,耸动的标题加上博主们夸张的语气,无疑加剧着考生和家长本就焦虑不安的情绪。

刚刚通过高考,人生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与可塑性。每一种不同的选择,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都可能意味着今后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纠结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面对巨大的信息差、闻所未闻的专业术语、需要计算和评估的对应项,志愿填报中随时可能产生许许多多巨大的问号,也由此催生出了当下“火热”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业务。

高考志愿咨询师们,依托多年的积累与观察,一定程度能在学校、专业、城市、就业前景和考生意愿等要素之间为考生和家长寻得“平衡”。从实际效果来看,确有人通过购买这项服务,实现了高考“最优”上岸,但也有人在依据服务建议填报了学校、专业后,并未实现“精准”填报,甚至还没入读就后悔了,大闹志愿填报机构甚至与其对簿公堂的事件,也不鲜见。

精准填报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是考生与家长本身,要对学习兴趣、专业优势,甚至是未来的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有一个相对客观清晰的预期。


四川大学的荷花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有考生通过高考志愿咨询师的精确计算,好不容易挤进了一所大学的热门专业,却在4年后毕业时发现,当年一起挤进来的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就业阶段再次迎来一场激烈的竞争。

从热门行业反向追溯热门专业,这中间本身就存在滞后性。当你在追逐热门时,可能更应该看重的是对未来4年乃至10年的前瞻性。否则,辛辛苦苦挤进去的“热门”,很可能待到毕业时却已经转成了“冷门”。


种种外因裹挟着选择,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却可能被忽视了:考生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

通过高考志愿填报,找寻一条最接近成功的道路本无可厚非,但是说到高等教育的意义,其实又远非专业技能培训这么简单。

接受高等教育,是人自身追求完善的途径之一。大学提供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来让你实现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从入门到精进。“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大学实践中第一次看到莫高窟,从此这些历经千年的洞窟与壁画成为她毕生的坚守;季羡林先生在留德期间积极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俄文、阿拉伯文等,为他后来横贯东西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经由大学深造,他们成长为行业翘楚。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相比于人人挤破头的热门专业,不少冷门专业在默默打动所有人。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成果的惊艳亮相,在进一步溯清中华文明源流的同时,考古成果背后的考古人、考古学专业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与五千年文明史对话的浪漫,让不少饱受“996”压力的年轻人感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而皓首穷经进行古籍整理的文献学专家们,通过自己的精细审读与发现,纠正一个个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错误,为我们释读出曾被误以为早已散佚的典籍,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成就?


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年轻人们


其实,就考生和家长而言,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付费机构也并非唯一选择。不少高校都在提供咨询服务,甚至现场“摆摊设点”,面对面为考生及家长讲解招生政策、院校情况、专业设置等,并给出志愿填报建议。此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也会集中组织免费的志愿填报服务。

除了入学前的各种咨询服务之外,考生入学之后,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再次选择的机会。近日,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先后宣布,将进一步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使转专业不再是属于少数尖子生的“特权”。这固然是高校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而从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角度,也减轻了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环节的压力,是对考生和家长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等的一种补充。只要考生能够承受转专业所带来的学习时间增加,完全可以在进入大学充分了解各类信息之后,再通过转专业的方式重新为自己填报一次志愿。

从历史的眼光看,通过转专业转出的一代大家并不在少数。在鲁迅一生的无数次抉择中,“弃医从文”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他放弃了现代医学这个当时的大热门,转而选择了以文化人的力量,通过文学浸润,促进国民思想与观念的革新这一在当时更为有意义的事业,用一支笔写出了自己的不朽传奇。1931年,被“九一八”事变深深震撼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新生钱伟长,毅然放弃了文史领域的专长,转投物理专业,最终创建了板壳内禀统一理论和浅壳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在波导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润滑理论等众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成就了新中国力学事业的奇迹。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 摄影/C视觉 李向雨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伴随骊歌声声,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徐徐展开。对于每一位正在纠结志愿怎么填的考生来说,美好的未来里有你我他,美好的未来里更有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当我们将个体的追求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时,等待我们的,定然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本期话题

填高考志愿,就业、兴趣……你觉得哪项最重要?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成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