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湖南(72)丨乌蒙山里的雪山关上,有蔡锷将军的吟唱

2024-08-24 15:38:08来源:新湖南编辑:张炼



7月中旬,西入四川。

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叙永县,邂逅赤水河、乌蒙山,仰望群山之间筑于古盐道上的雪山关,一副气势磅礴的楹联映入记者眼帘: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度;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相传此联是1916年护国讨袁战争时,湖南邵阳人蔡锷率领护国军途经雪山关时即兴所撰。

记者登上海拔1800米的雪山关,在雄峻高险的乌蒙山里感受了一番独特的景观与历史底蕴,与巴蜀书社原总编辑侯安国一道品鉴这副热血沸腾、大气凛然的名联。

联,头顶青天 壮怀激烈


近拍雪山关。

1916年1月,蔡锷率领的讨袁护国军,从昆明誓师出征,由滇入黔,向川南挺进,至泸州纳溪一线与袁世凯的军队血战,征途千里。2月初夜渡赤水河,翻越川黔交界的雪山关,即兴撰写了此对联。侯安国介绍,这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成联背景。

联语的上联写雪山关雄峻高险、壮士出征之壮烈,下联则登高抒怀,表现出将军壮怀激烈、讨袁护国的信心。

上联“南来第一雄关”和下联“西蜀千年屏障”都实写雪山关的高耸、险峻,从云南南来是“第一雄关”,站在北面的四川看是“千年屏障”,说明雪山关自古地理位置之重要。确如其言,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雪山关海拔1800米,为四川南部边陲高峰,其地势险要,锁钥滇黔,是滇黔通往川南的要隘,自古为军事要冲。

上联紧接着“只有天在上头”,和清代乾隆翰林李骥元《雪山关》诗“一上雪山关,日疑手可掬”有异曲同工之妙。头顶是天,脚下是地,“我”在中间,天地人三才贯通,表现出蔡锷将军襟怀高邈、心系天下。侯安国认为,此一小分句可算是全联的妙笔之一。

“壮士生还”指将士即便面临重重危险还是期望能活着回来;下句“将军夜度”,说明军情紧急,两句一起,状写出征的悲壮。

下联“会当秋登绝顶”,是化用杜甫《望岳》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不怕困难、敢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和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其实早在1905年蔡锷出任湖南兵备处帮办时,就有“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的宏伟抱负。这和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陈子昂“登山见千里”、林则徐“山登绝顶我为峰”一样,正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也正因为站在绝顶、胸怀天下,自然引出下文的“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侯安国为记者解联。

此联读来大气豪放,在写法上,写景与写心相结合,虚实相间,叙事和抒情并重,情理相宜。这是一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交织的佳作。侯安国在文学性上给予此联极高的评价。

侯安国也认为,此联中有多处上下联平仄不相对,但从古以来一些优秀的对联都是文不害义,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可视为宽对。此联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瑜。

人,将军夜度,再造共和

此联名声在外,作者却是众说纷纭,一说是蔡锷即兴撰写的,一说是蔡锷、朱德合撰,或说蔡锷当年只写就上联,下联是当时正在蔡锷部下任支队长的朱德从此地路过补下的;也有说法是民国十年(1921年)时任赤水分县县佐的杨公石所作。

侯安国认为,此联联语视野广阔、气魄豪壮、风格豪放,恰是蔡锷理想与胸襟的抒发与写照,绝非一般凡夫俗子能发之感悟。所以,他更倾向于此联是蔡锷1916年所作,1921年由杨公石镌刻而成。

他告诉记者,作者是谁还可以继续考证,但蔡锷当年为讨伐袁世凯,曾率军经过雪山关是实无疑。

回望这一段历史:1915年12月31日,袁世凯宣布改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1916年 1月,蔡锷首举护国义旗,北上讨袁。

泸纳之战中,蔡锷以叙永县为大本营,击溃袁军,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

蔡锷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发动和领导了反袁护国战争,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阻止了近代中国历史可能发生的重大逆转,赢得了“再造共和”之誉。蔡锷也以“再造共和”而彪炳史册。


叙永镇上的松坡亭。

叙永县城叙永镇东城社区还保留了纪念蔡锷(字松坡)的松坡亭,1916年1月蔡锷率军进驻叙永时,司令部便设于此。一百多年前,蔡锷在此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地,雪涌雄关 保障西蜀

回到现实。叙永文史学者涂电林带我们从县城驱车到了雪山关。

汽车驶上雪山关,再步行数百米的小道登顶,环顾四周,两座挺拔的山峰之间,雪山关正好将狭窄的隘口阻断。

与其他雄关不同的是,眼前的雪山关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堞,没有威风凛凛的谯楼,仅是一幢正面宽二十多米、高六七米的石砌房屋。不过,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门,明白无误地显示,此地曾为军防要塞。


雪山关航拍。

一路之上,涂电林向记者将雪山关的历史娓娓道来。

古时贵州不出盐,走山道的盐商,出川到贵州则必须经过这里,雪山关很长时间起到了物流运输中转的重要作用,成了名副其实的盐马古道,记者一路见到雪山关山脚下的古老的石板路。

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叙永雪山关,留有“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的诗句。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被后人镌刻于石碑之上。

从雪山关下来,记者驱车一小时,来到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红军长征纪念园。石厢子,离叙永县城南65公里处(现石厢子彝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赤水河畔,南与贵州七星关区毗邻,西与云南威信县接壤,“雄鸡报晓,三省可闻”,故有“鸡鸣三省”之称。

1935年2月3日,红军在此召开了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石厢子会议。石厢子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延续,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权,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石厢子“保障西蜀”的石刻残碑。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石厢子曾出土了一块“保障西蜀”的石刻残碑,证明了雪山关在川滇黔的重要军事地位。记者在石厢子红色文化展示中心就看到了这块石碑。

雪山关,这座川南第一雄关,与湖南相隔千里,冥冥中却又山水相隔,血脉相连。

记者手记

叙永一副联,勾起多少湘蜀记忆


在叙永采访,只有整整24小时,雪山关的一副联讲四川与湖南关联。其实,叙永还有很多点与湖南关联。

广场舞神曲《奢香夫人》是一首带有抒情色彩的作品,由湖南益阳人曾毅和玲花唱响。旋律舒缓优美,温暖中带着淡淡的忧伤,歌词则极具诗意地将奢香夫人的传奇一生娓娓道来,没有刻意的歌颂,反倒更有一种吟游诗人般的感怀,编曲上融入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异域风情,仿佛在讲述奢香夫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奢香夫人就出生在叙永,至今,在叙永街头的浮雕上,还讲述着她的故事。

巧合的是,楹联大家余德泉也是叙永人,余德泉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他平生读的第一部书就是《声律启蒙》,现在还能随口背来。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工作生活都在湖南长沙,退休前为中南大学教授。余德泉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个楹联学的硕士研究生。

点评嘉宾:侯安国


巴蜀书社原总编辑,编审,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组织出版了《中华大典·医药卫生典》《中华大典·经济典》《辑补旧五代史》《宋代史论分类全编》《宋代文艺述评全编》《宋代艺话全编》《三苏文化大辞典》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项目。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国家新闻出版署智库(新华文轩出版研究院)专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