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
2024年2月27日,封面新闻《大道》栏目专访叶嘉莹,现重新予以转载,追忆这位“诗词的女儿”。
专访叶嘉莹:走过百岁人生,最大收获是与诗词为友
张静与恩师叶嘉莹(张静提供)
2024年7月6日(农历六月初一),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将迎来百岁期颐大寿。
为向这位毕生传递诗词之美的“风雅先生”致敬,从2024年2月22日开始至2月27日,连续6天,每日中午12时,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连续播出节目《诗词大先生》。6期节目中,由叶先生嫡系弟子、南开大学教授张静,用精炼明白、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向大众全面、深入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从深厚的国学根底、古今之间的融通、深刻的生命体验,到对古典诗词的“兴发感动”,诗教绵绵传嗣响,在张静的讲述下,叶嘉莹的诗词世界,带人们沉浸在丰饶美好的文化世界里。这个节目也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有人在网上留言评论说,“叶嘉莹先生的故事太感人了,百家讲坛《诗词大先生1·未应磨染是初心》我连看两遍!”
张静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央视网截图)
叶嘉莹注重诗词传承,除了自己欣赏诗词、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之外,还致力于推广古典诗词教育。2017年她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并完成前期捐助3568万元,志在全球弘扬中华诗教。她曾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诗词里面,那些美好的感情,传给年轻人。”
为庆祝叶先生的寿辰,同时也是践行其诗教精神,叶先生所在的南开大学文学院与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2023年底在抖音平台联合发起“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邀请关注热爱古典诗词的各界友人,分享读诗、学诗、用诗的心得感受,用短视频的形式,与叶先生隔空线上交流,也与自己展开一场诗的对话。该活动自发起以来,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的广泛响应。参与视频拍摄的人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牙牙学语的孩童;既有像王蒙、施一公这样的知名人士,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读者。
叶先生与成都有一段深深的诗缘。这份诗缘是40多年前在杜甫草堂结下的。1981年春天,在海外执教中国传统诗词的叶嘉莹,接到杜甫学会首届年会邀请,来到草堂参会,留下一段佳话。2024年1月,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录制草堂飞雪视频,参加“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表达对叶先生百岁华诞的祝福。远在天津的叶先生,通过视频很高兴地给封面新闻记者发来她的语音短信:“我真没见过草堂下雪。我去草堂开会的时候都是春夏之交,所以我还没有看过(草堂)的雪,谢谢,多谢。”叶先生,声音清澈活泼,令人欣喜。
据张静教授透露,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她多次去医院看望先生,“先生身体状态不错。”
目前,“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还在进行中。如果您有想对叶先生说的话,有和叶先生其人其书相遇的故事,以及您有对诗词、人生的感悟,都可以录成短视频参与。录制的视频可以发送到“诗教中国”官方抖音号上所留的电邮地址。
2024年1月29日,农历腊月十九日,苏东坡987岁生日之际,封面新闻正式推出“大道——人文大家融媒报道”,首期重磅人物就是叶嘉莹。2023年岁末,记者前往北京、天津,跟随叶先生走过的足迹,一路来到南开大学迦陵学舍,进行了一场深度探访的诗之旅。由于当时天气严寒,考虑到叶先生高龄且在医院住院,我们没有打扰她本人。
2024年2月,春天来了,在其助手、嫡系弟子张静教授的帮助下,身体状况良好的叶先生回复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问题。
从明眸皓齿的少女到白发苍苍的百岁老者,叶嘉莹的生命是被诗词之美沉浸、滋养的生命。如今传统诗词在不少年轻人群体中深受欢迎,她有何感想,又有怎样的建议?对于百岁人生,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她都一一给予回答。
“不要把诗词视为一种炫于人前的技能”
封面新闻:“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看到大家透过视频谈诗词,谈读您的作品感受,您有什么话给大家说吗?
叶嘉莹:看到大家讲述与诗词的故事,这么喜爱诗词,而且还惦记着我,我内心很感动,特别感谢大家。
封面新闻:跟很多古典诗词学者有一个显著的不同,您不光讲解诗词,还创作诗词,尤其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诗词教育教学上,而不是成为埋头在屋里做研究的书斋型学者。是怎样的初衷让您作出这样的选择?
叶嘉莹:可能是因为,当我在讲解诗词的时候,我自己有更真切的代入感。
封面新闻:在您看来,诗词教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提升文化自信方面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是怎样的?
叶嘉莹:在我看来,诗词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不死。
封面新闻:您所在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做的诗词传播的活动,跟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合作,效果非常好。您如何看待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对诗词在大众群体中的传播、传承方面的作用?
叶嘉莹:我不太懂新媒体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但我认为,多一些有效方式、渠道去传播、推广诗词,是一件好事情。
封面新闻: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层面的重视,当下很多年轻人也开始主动学习欣赏、阅读甚至创作古典诗词。但学习古典诗词是有方法的。您有怎样的感受和学习建议?
叶嘉莹:年轻人喜欢诗词肯定是个好事情。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撇除一种心态——因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或者才华而生出炫耀的态度。不要把诗词视为一种炫于人前的技能。我们学习诗词不是为了展示自己比别人多优秀,而应该是生命的内在需求。
进入诗词之境
获取战胜焦虑之力
封面新闻:当下社会节奏快,不少年轻人都觉得压力大,容易有迷茫和焦虑的情绪。请您给年轻人说几句话,给他们带去一些鼓励和建议呢。
叶嘉莹:我个人有一个体会和一点见解就是,如果能够多读好书,多读些古典诗词,进入到诗词里的感情境界之中,让内心少一些功利的挣扎,多一些自由和平静,应该会获得不少超越现实种种问题的有效力量。
封面新闻:今年农历六月初一,您将步入百岁人生。回顾过往,如果问您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是什么,您会怎么说?
叶嘉莹:最大的感受或者收获就是,能够与诗词交朋友,这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我常常感觉杜甫、李白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从小就是发自内心喜爱诗词,没有用功利的心来对待诗词。在我遭遇人生艰难的时刻,通过诗词我获得的力量,极大地帮助了我。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