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花钱买飞机票出行线上值机时,想要选个喜欢的座位,还得另外多花一份钱。
原本对于线上值机选座收费,上海的孟雨并不在意,只要航司将座位比例分配合适、明码标价、合理收费,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近期的一次出行遭遇让她对线上值机选座收费有了新的认识。在东航上海飞往成都的一趟航班上进行在线值机选座时,孟雨遭遇了约80%比例的“锁座”,只有最后几排以及靠后的中间座位可选,“可选座位少之又少”。
网友晒图。截图。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航司都有开通在线值机付费选座这一项增值服务,相较于国际及地区航线的明码标价,国内航线上不同航司的选座规则略有差异,有的航司存在选座规则设置不明晰的情况,由此“锁座”问题背后的原因也变得扑朔迷离。
付费选座下大比例“锁座”问题频发
工作近十年以来,徐静几乎每个季度都会有1-2次出行安排。她已记不清从何时起在线值机开始收费了。反正从去年出行频次增加后的她,为了省点座位费,要么提前定好闹钟在线值机选免费座位,要么就提前到机场柜台线下值机碰运气选个舒心的座位,“真的不想花钱买了机票还得花钱或积分、里程买座”。
其实,在线值机选座收费在国内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大约自2014年起,国内航司开始试水付费选座服务。最先是在国际航线上开始,航司们将最受乘客偏好的“经济舱头排、紧急出口处座位以及部分过道或靠窗的座位”进行收费;随后航司又将这项增值服务拓展至了国内航线,海航、春秋航空、国航、南航、东航当时都有在国内航线试水付费选座服务。
发展到如今,几乎国内所有的航司都已开通付费选座服务。
民航新型智库专家林智杰表示,付费选座业务是民航客运服务未来的趋势。现在欧美航司的付费选座业务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国内航司主要在国际航线上推行付费选座,国内航线上主要以积分、里程兑换选座或者为高卡旅客(类似于等级较高的会员)优先选座为主。
也就是说,在国内航线部分,大部分航司更倾向于将好座位留给自家的常客,支持旅客用里程或者积分兑换收费座位,但随之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
在上海工作的孟雨在8月上旬购买了一张9月初从上海飞成都的机票,提前大半个月预选座时,孟雨发现该趟航班上约80%座位被“锁”了,其中31-48排的108个座位里,除6个座位显示已被选之外,其他座位均为灰色呈“锁定”状态,而在49-52排的42个座位里,只剩最后三排及中间座位可选。
在社交平台的众多发帖中,与孟雨有相似经历的乘客并不在少数,其中多数为东航航班。带着父母一起出行的夏义购买武汉飞上海的机票,选座时遇到的“锁座”情况几乎与孟雨的一模一样。
最后,气不过的孟雨选择了投诉,7天后东航客服电话联系她并协调了较为靠前的位置,但是对于其“锁座”的规则,东航客服并未给出解释。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除东航外,也有关于国航、南航、海航等其他航司选座、锁座的讨论,但其中对于东航锁座的吐槽讨论度最高。
“锁座”率过高背后:机票外营收成赢利点
在民航客运里,“锁座”这一现象并不罕见,为什么会有座位要被锁定呢?
对此,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教育培训官方资讯发布平台“航协翔宇”公众号科普,一般情况下,为了给飞机预留可调空间,飞机配载员会锁定一些座位,这是因为每一个座位都会对飞机重心产生影响,配载师会根据不同机型,预先锁定一些位置,保证重心在安全范围之内。这些被锁定的座位在建航班时就会锁上,一般在航班起飞前24小时或当天根据实际情况放开调整。
资深民航专家、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也表示,航司“锁座”一方面就是为了出于安全的考虑。“当飞机乘坐人数越少的时候,锁座的比例也会越大,也是因为安全的原因。”这其中就涉及影响飞行安全的飞行术语“配载平衡”——为承载在每一架飞机上的旅客、行李、货物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且安放在适当的位置,使飞机的承载重量和空间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控制好飞机的平衡。
显然,上述常规的“锁座”原因并不能解释部分航司航班锁座率过高的问题。
郭佳表示,付费选座与航司推出的超重行李费、登机前的升舱一样,都属于航空公司的辅营收入,是航空公司在无法改变机票价格的情况推出的一创新业务,也是其业务营收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随着机票价格的不断下探,很多航司都在通过增加旅客机票之外的营收方式来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目前航司主要是鼓励旅客通过成为会员或办卡充值的方式来解决“选座费”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旅客的价值从一次性消费转变为长期消费的权益。
有不少乘客认为,东航线上能选择的座位与会员等级有关系。但身为东航金卡的宋蜜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并不一定,金卡遇到锁座的情况也很多,可能白金卡会好一些。”
北京的于欣则表示,如果一条航线上,乘坐该趟航班的高卡会员较多时,即便购买的是经济舱全价票也不一定有好位置可选。
除会员等级外,东航的“锁座”还与什么有关呢?
12月初,身为东航1星会员的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东航App购买了一张北京飞重庆的全价经济舱机票,起飞时间是10天后。预选座位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150座的经济舱里,除11个座位显示被选,经济舱头排、紧急安全出口处等17个座位被锁以外,其他座位均可选。
东航App订单截图。
从更多社交平台网友的经历分享来看,东航的“锁座”规则不受单一因素影响,与会员等级、购票时间、购票价格、机票舱位以及购买航线热度等都有关系。以购买航线热度来说,像东航北京往返上海这类商务航线而言,基本上过道和靠窗的位置,尤其是前半舱的座位,是会优先留给高卡会员的。
当然,同为推出付费选座服务的其他航司如国航、南航、海航也都有“锁座”情况,且不同航司、航班的“锁座”收费情况也无规律可循,有的是航班走道、靠窗收费,有的航班免费可选的座位多,有的免费可选座位是“点状分散”,有的则是连在一起的。
就航司的“锁座”规则问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联系了上述四家航司客服进行咨询。
东航客服表示,基本上,航班上的“锁座”是没有固定规则的,根据旅客的相关信息不同,每位旅客线上可选的收费座位范围都不同,与会员等级无关,是系统设置的问题,线上值机时座位不会全部放出。
国航客服则表示,基于运行和安保需求,航班会保留一部分座位开放值机和预选座。每趟航班的“锁座”没有固定比例。机型大小不同,“锁座”比例不同;如果是经济舱,旅客可以通过国航会员里程兑换前排或安全出口处座位。但对于里程不够的旅客,国际航线可以选择付费购买,国内航线则只开放了使用会员里程兑换选座的形式。此外,国航客服还提醒,旅客可以乘机当天提前到机场柜台办理,不需要额外支付会员里程,但是否有剩余的前排等座位只能碰运气。
南航客服告诉记者,旅客购买的机票等级不同看到的可选座位范围会不同,同时旅客也可以通过里程兑换选座。海航客服则表示,线上值机选座时,航司并非开放所有座位,部分座位确实会“锁”,有一部分是提供给三个及三个以上旅客购票一起出行的“爱心座位”,还有一部分是提供给航司会员可用积分兑换的座位。积分不够的乘客也可以通过付费购买积分的方式兑换座位,但是要求旅客必须是金鹏会员且有一次乘机记录才可以购买积分。
付费选座应“明码标价” 东航对国内航线尚无明确规则
对于付费选座规则,记者查阅了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大航司的官方渠道,记者注意到除东航外,另外三家航司对付费选座的方式、退订等都有明确规定。
四大航司付费选座规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真真制图
国航明确,凤凰知音白金卡会员可享受免费选择经济舱座位的权益,国内经济舱选座产品兑换价格为1600里程起,国内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经济舱选座产品价格为50元起;经济舱选座服务产品不允许签转,航班起飞前6小时之外选座产品可退,且退订暂不收取手续费。
南航则对已购买国际客票的旅客提供预付费选座服务,为已购买国内客票的旅客提供里程兑换座位服务。付费选座产品的销售期为自南航官网开放产品销售之时起至航班计划起飞前45分钟止。航班起飞前48小时外,可免费办理退座退款。
海航表示,付费选座产品基于航线航距、座位空间及位置特点等制定差异化价格,金鹏会员可使用常客积分兑换,其中白金卡会员可免费选择国际航线经济舱付费座位,白金卡及金卡会员可免费选择国内航线经济舱付费座位;航班起飞12小时(含)之前,产品可办理退积分或退款,不收取费用。
而在东航的官方渠道,除针对国际及地区航线推出的“优选座位产品”外,对国内航线的选座尚无明确规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东航App选座上也并未看到积分兑换座位的选项。
对于付费选座,有的消费者如徐静般不甚在意,“反正买了机票都会有座”;有的消费者则大为不解,尤其是在碰上锁座率较高的航班后,就更为气愤,“已经是花钱买的机票了,选座还要另算,有些莫名其妙。”“既然要收费,不如一开始就像火车卧铺一样,明码标价的区分,消费者也好按需选择。”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付费选座服务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座渠道,并为其所带来的便捷性,根据供求所需进行的收费不存在不合法之处。林智杰表示,目前付费选座之所以得到较大的关注,主要是由于之前选座是免费开放的,现在可选范围小了,消费者体验有了落差所导致的。
在郭佳看来,目前机票的价格是趋低的,而对于那些想要更舒适出行的旅客而言,通过付费获得一些“情绪价值”的满足也未尝不可。事实上,付费选座服务之所以能推行起来,也是满足了市场上的相关需求。
业务虽不违法,陈音江和林智杰都指出,航司在推行付费选座业务的同时,必须要关注旅客的体验。林智杰认为,航司必须要明确选座规则,哪些座位可以免费,哪些座位需要积分,哪些座位是提供给高卡旅客的;要合理确定选座区域,免费可选的座位最好能有一半以上;同时也要尽可能给旅客选择,如有积分的高卡旅客可以提前选,提前预留,临近一天的时候可以把空余的座位免费开放出来,通过时间差,尽量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陈音江认为,航司在推行付费选座业务之时,应明确选座规则,不得制造信息差造成座位紧缺假象,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产生误导,侵犯消费者的自主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