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转入“人类非遗” 古老羌年如何绽放现代活力?

2024-12-12 11:19:3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周志敏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转录成功不仅标志着羌年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展现了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羌年,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羌语称“尔玛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它以祭天祈福、感恩还愿为主题,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相关活动通常持续三至五天。在此期间,居住在四川阿坝州汶川、理县、茂县,以及绵阳市北川、平武等地的羌族民众将举寨团聚,祭天祭祖,祈福驱秽,庆祝丰收。


在理县桃坪羌寨,当地的羌族老乡至今保留着农历十月初一做牛馍馍的习俗。

阿坝州理县桃坪村村民 杨术苹:一个牛要戴一个馍馍,两个牛,你吃我的,我吃你的。


为了表达感谢,这一天,老人们还会用猪油把牛的角擦得亮亮的,有的还给牛挂上羌红,带着牛去散步。

牛在这一天完成了一年的使命,可以自由自在,而劳累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也开始祈福还愿,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古老的羊皮鼓舞、神秘的释比绝技、悠扬的花儿纳吉、热闹的羌族沙朗等轮番上演。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年省级传承人 余正国:羌年不只是一个年,它能体现我们羌族文化的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羊皮鼓舞、歌舞表演等。

2009年,羌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10余年的保护与实践,建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从文化空间、活动实践、传承、传播、研究、振兴等方面给予了规划建设。


如今,在北川石椅羌寨,几乎天天都像在过羌年。通过举办羌年庆典、羌族歌舞表演、羌绣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羌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羌年省级传承人 母广元:我作为羌年非遗传承人,要继续努力弘扬发掘,继续带徒弟,让更多的人把我们羌年文化传承下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