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黄茅海 走近超级工程“拓圈”背后的故事

2024-12-16 00:13:51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刘波

12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广东珠海东南部与江门台山西南角的交汇之地,一座长有茂密黄茅草的小岛唤作“黄茅”,这片狭长的海域由此具名。此前,黄茅海这片区域由于山海阻隔,成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刷新了世界桥梁建设的新纪录,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走近黄茅海跨海通道,一起去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这条互联互通新纽带背后的故事。


12月11日,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项目通车后,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西两端,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之间的车程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珠海高栏港经济开发区的海胜能源是一家主营液化天然气运输的民营企业。这条跨海通道正式开通的第二天,公司就开始组织运输车辆从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行。


在高栏港,每天有大量的液化天然气槽车从这运往粤西阳江、茂名、湛江等地。过去这些公司的车辆往返粤西地区必须绕行高栏港高速、崖门大桥和西部沿海高速,一趟运输时间是4-5个小时,花费四五千元左右,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之后,一趟运输来回时间可以节省一个小时,节省运输成本140元左右。


珠海海胜能源有限公司运调部经理 黄志鑫:现在一个月大概会有200车往粤西方向运输的计划,如果按照预估的140元一趟的运输成本节省标准来说,一个月能节省出28000元左右实打实的运输费用。


对这家公司来说,黄茅海跨海通道不仅为公司实打实地节省了运输成本,还可以提高送达率和车辆的周转效率,减轻司机长途驾驶的疲劳。对周边区域而言,这样一条跨海通道必然会刺激通道两侧经济更快速度、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发展。而这也正是这条投资130亿元、长达31公里的跨海通道项目修建的初衷。


一般来说,城市路网的密集程度能直接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跟黄茅海西边的江门、阳江、茂名等粤西地区相比,东边的珠海、中山、深圳、广州交通路网明显要发达很多。


2019年,位于黄茅海西部,由广海湾、银湖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组成的大广海湾经济区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黄茅海水域拦在粤西与港澳之间,这片海必须跨过去才会有发展。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原主任 潘放:江门迫切需要这个通道,要通到粤港澳怀抱里面去,希望能够承接粤港澳溢出来的产业,能把它接住需要的是一座桥。


为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抓住更多的产业契机,记者发现,其实早在项目开通前,江门早早地就开始谋篇布局。赤溪镇紧邻黄茅海跨海通道的西出口,过去这片原本是滩涂和养殖坑塘水面的区域,现在每天机器声轰鸣,一片繁忙的景象。


不仅仅是赤溪镇,黄茅海西部的台山市白沙镇、斗山镇和广海镇等地,到处都能见到这样的建筑工地。斗山镇的一个正在建设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占地3800多亩,离通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高速出口不到两公里,凭借跨海通道的交通优势,乘着大湾区发展的东风,已有22家企业入园,10家企业建成投产。


一家港资的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原来在珠三角的工厂都设在佛山、香港等地,黄茅海跨海通道开始动工以后,企业把工厂搬到了斗山镇的这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以后,这里加工的农副产品只用一个小时就能送到香港和澳门。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不仅将江门纳入了大湾区核心区域“1小时生活圈”,港珠澳三地资源辐射和经济发展红利也会顺着这条通道向西延伸。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2020年6月正式动工。2024年12月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于碧波万里之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竖起了新地标。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的跨海通道项目最快也要六七年的时间,这个项目只用了4年多,可以说创下了跨海工程的“黄茅海速度”。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原主任 潘放:这个效率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现在施工的力量,体现了基建有很高的、大踏步进步,基本上都是船机智能设备去完成的。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 朱超:主桥全部用的国产旋挖钻,直径3米的桩旋,以前做一根桩大概要30天到40天,现在做一根桩最快5天,平均大概7到8天一根桩。


这条跨海通道以“C”字形掠过峡湾,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连接珠海高栏港和江门台山,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座飞架海面的斜拉桥,靠近珠海侧的这座双塔斜拉桥叫高栏港大桥,靠近江门一侧的这座由三座塔牵拉的黄茅海大桥,主塔高度达263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跨径最大的三塔公路斜拉桥。五根矗立在海上的独柱式“小蛮腰”造型异形索塔更是展现了智慧与力量的完美融合。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 朱超:第一它下面承台面积足够大,而且是顺水流的方向,阻水率会大大降低,这是一个好的地方;第二两个塔支合成一个以后,断面积截面够大,截面越大防船撞的能力就越强;第三圆形索塔总的来说对风阻也比较小。

五个主塔设计线条灵动,不仅考虑了结构的稳固与安全,也在建筑美学上有了更多考虑。但这种造型,主塔形状的扭绞与渐变,造型打破了常规,施工难度也远远超出了施工单位的经验范畴。


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项目部副经理 罗军:整个桥的难点主要塔身的建造,塔身最底下是圆形,中间椭圆形,顶部又是圆形,它中塔的直径最大处有20米,中间最细大概约9米,到顶部又增大,大概11米。要做出这种造型,要保证造型跟图纸一致,最难的就在这一块。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以往这种大型塔柱的浇筑,成熟建造工艺大都使用钢模,面对五座异形主塔的建造,这种从圆到椭圆的截面变化,几乎没有一个截面是完全一样,除非完完整整地从下到上做200多米一整套的模板,这对施工单位而言代价又太高,过去的经验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保利长大黄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项目部副经理 罗军:我们采用木模板建造技术,利用了木材的高可塑性。


这次创造性使用木质模板建造混凝土塔,通过调节造型木尺寸,每次切割造型木5至6毫米,改变模板形状来实现索塔纤腰形设计的外形要求,围绕异形主塔的建造,促成了40余项关键技术的成熟。仅仅在T5标段就诞生建造专利技术20余项。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陈伟乐:像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以及黄茅海跨海通道都是超级工程,超级工程有超级难度,所以我们在创新方面需求非常明显。大型基建会有很多创新,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来支撑整个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流程化装配,正是凭借对工程管理的极致追求,黄茅海跨海通道列入交通运输部首批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4年,31公里,对于近万名追求品质的大桥建设者来说,这里每一钉每一铆都见证了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黄茅海”这三个字在他们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幅作品。


夜幕下,大桥的灯光犹如一条长龙,点亮了黄茅海的夜空,也照亮了大湾区更为广阔的未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 李静:对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黄茅海跨海通道加强了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紧密联系,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不仅在技术上创下了世界纪录,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提升了区域间交通效率的同时,更是促进了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座超级工程,将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