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万份伪造国家部委的“红头文件”堆积在仓库,等待通过快递包裹发往各地,以此为诈骗团伙“引流”……这是不久前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在捣毁一造假窝点时发现的情况。
近年来,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名称,伪造“红头文件”,虚构“国家政策”,编造“国家工程”,实施诈骗行为。相关案件正呈多发高发态势,不仅损害群众财产安全,更严重危害党政机关的公信力。
“红头文件”类诈骗呈高发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新余市公安局打掉的窝点中,10多万份此类伪造的“红头文件”被装在一个个编织袋里。民警调查发现,他们借助快递渠道,将这些“红头文件”发往全国各地,就是为了配合电诈窝点,诱骗收到文件的人打款付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刘为军说,犯罪分子往往根据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设计骗局。在多地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中,以“国债发行”“乡村振兴”“南水北调”“智能电网”为名的诈骗较为常见。
在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公安局2023年侦破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伪造国家部委和央企的“红头文件”,编造出一个造价60多亿元的水利工程实施招标诈骗,涉案金额1500多万元。
2024年9月,商务部发表声明,有不法分子精心伪造“商务部办公厅文件《关于以旧换新惠民款补贴发放的公证通知》”,并假借商务部及其下属机构之名,组织直播宣讲活动并收取公证费用。
办案民警介绍,以“申领扶贫补贴”“办理平台退款”等为名伪造国家部委“红头文件”实施诈骗的团伙,大多通过非法途径购买个人信息,精准选择诈骗目标。
此前,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市民在某平台投资,因“爆雷”损失投资款,后来收到一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红头文件”,称正在为部分投资者办理退款事宜。这位市民信以为真,按照假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最终被骗6万余元。
精心制造话术,“剧本”真假难辨
在东部某地公安机关侦破的一起虚构“国家项目”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长期对受害群众进行所谓的“培训”,让大家深信该虚假项目的“国家背景”,涉案金额达1400余万元。办案民警表示,“红头文件”“国家项目”在很多人心中有天然公信力,犯罪分子抓住这种心理,以此设计剧本实施诈骗,预防打击难度较大。
2024年10月,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仅一个月后,该集团就发布了一则打假声明,揭露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进行非法金融活动。刘为军表示,不法分子不仅骗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还利用央企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实施商业欺诈。
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以“东方稀土”之名假冒中国稀土集团所属企业,违法开展资金盘投资等活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显示,已被曝光的假央企多达823家。这些名单明确,相关公司及其下设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
半月谈记者在一份警方展示的虚假《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中发现,文件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的红色大号字体,落款处却是“中央财政部”的字样,正文字体、字号和相关表述也很不规范。
山东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冯俊伟说,许多伪造的“红头文件”漏洞较多,但很多群众对此难以有效辨别,加之一些受害人有快速获取财富或解决自身资金的需求,极易受骗,源头预防难度较大。
不法分子精心制造话术,线上线下同步诈骗,让部分受害者深信不疑。受访民警表示,一些不法团伙借助当下时事政治、民生热点包装话术话本,还开发虚假的官方App,组建聊天群,并安排工作人员对接,精心围猎受害者。
半月谈记者在一份假文件中看到,收到文件通知的群众有资格在某资金存管平台领取300万元的扶贫资金。该文件注明,可以通过QQ联系审核小组在线申请,或者用手机浏览器输入“官方网址”申请。
2024年5月,云南省曲靖市一名群众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份所谓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申领扶贫补贴的“红头文件”,按照提示加入QQ群。群里成员都是“托儿”,“精彩表演”营造出“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领”的假象。这名群众按照指引下载了一款名为“扶贫”的App,幸好正要转账时,被及时劝阻。
联动形成有效打击治理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办案民警表示,伪造国家部委、央企“红头文件”实施诈骗危害巨大,相关案件涉及环节多、涉案人数广,案发地公安机关难以实现全链条打击。很多案件虽被侦破,但犯罪团伙的核心成员并未伤筋动骨。他们建议,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打掉一批此类案件的全链条犯罪团伙,以此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据调查,伪造的“红头文件”主要通过网络、物流分发投送,切断其传播渠道,可以有效防范此类案件发生。专家建议,对网络上传播的伪造“红头文件”,及时进行源头封控和转载限制;同时,对通过快递邮寄伪造“红头文件”的个人,加大信息倒查力度,并严打“推流”组织。
当前,办理此类案件的公安机关与有关部委、央企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机制。未来,公安机关与被冒充的国家部委、央企可加大信息互通,及时发布预警,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态势。